第三卷 第三章 倔强(3 / 4)
海出差带回来的。”
罗刚一边用双手接过糖果,一边说:“好,谢谢老局长,够了,够了。”
罗刚剥了一颗糖果纸,将糖果送到嘴里。刚要开口却被老局长制住。
老局长什么也不说,又叫罗刚喝茶。说罗刚口福好,茶叶也是大女儿出差带回来的。
罗刚见老局长闹了半天,连正题都不入,心里急的不得了。刚开口说了半句:“老局长,我今天来……”
老局长是乎看出了罗刚心事,打断他的话:“别急,别急。家里还好吗?”
罗刚只好硬着头皮回答:“还好,就是堂客身体差一些。”
“你妹子呢,现在哪里工作?”老局长又问起小孩。
“航运公司垮了以后,她离婚去浙江温州打工,再婚在温州成了家。女婿也是老实人,性格内向话不多。”罗刚感谢老局长关心还记得自己女儿。所以,将女儿一家的情况全部讲了出来。”
老局长自言自语的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几十年。孩子都成大人了,我们也老啰。”
这时候,罗刚反而来安慰老局长,说:“老局长你不出老。”
老局长摇摇头:“不不,我都八十多岁的人了,还不老吗?你这是在安慰我吧。”
罗刚很聪明,随即换了一个说话角度:“你心态好,精神饱满,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映象。”
老局长乐呵呵的大笑起来,夸奖罗刚说:“罗刚呀,你真会讲话。”罢了,从内屋取出一份资料递给罗刚嘱咐道:“这是我和我以后任职的历届局长,书记,副局长和纪委书记等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和任职基本情况。几十年了,有些地方怕记不准,你回去再核实一下。”
罗刚惊喜得半晌说不出话来,手里拿着这份资料,他打心眼里佩服老局长办事认真细心,考虑问题周全。嘴上连连说:“谢谢老领导,谢谢老领导!”
由于罗刚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短短八个月《商业誌》初稿就出来了。
为了使《商业誌》锦上添花,罗刚建议请县领导题词。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局党委同意。
现任商业局局长对罗刚十分满意,说他不仅思想政治觉悟高素质好,而且工作认真细致。要不是他年纪大了,还想重用一下。
听了局长这一番话,罗刚苦笑了一下没有作声。
《商业誌》在最后定稿之前,编纂组的同志为编纂委员会人名是否全部写入《商业誌》发生了争议。大家要将罗刚的名字写进来,而罗刚却坚决不同意。他的理由是第一,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商业系统的人,名字出现在《商业誌》里面总觉得不妥。第二,自己年纪大了。换上青年人名字要恰当一些。
《商业誌》编纂组的全体人员都不同意他的意见,最后,罗刚的名字写进了《商业誌》编纂委员会一栏。
《商业誌》送到县史志办公室审核,一个月后通知一,二稿顺利过关,要商业局筹备印刷工作。
由于市,县,局各级领导的重视,不到一个月《商业誌》脱稿印刷出版了。
罗刚手里拿到刚刚送来的一本《商业誌》新书,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时,他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一项历史使命。
说来也巧,《商业誌》出来了,罗刚也由此出了名。这段时间,罗刚在家里也不得安宁。不是这个人找上门,就是那个单位来涵,说是要给罗刚写书。罗刚查了老半天也查不出名堂来。他不知道,这些人还有那些所谓的单位,从哪里弄到他的信息资料。更让他头痛的是,他们是怎么晓得自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战斗,被敌人飞机炸断左小腿坚持杀敌不肯下火线。最后荣获勋章,受到部队首长等接见事迹。
更恼人的事还在后面。
有一天,罗刚吃罢早饭刚刚准备抽支烟,而后去菜市场买菜,这时侯有人在外面敲门。罗刚隔着门大声问:“谁呀?”
门外无人应答。
罗刚把已经抽出来的一支香烟重新放回烟盒里,外面敲门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罗刚也许是这几天心情不好,听见第二次敲门声竟大声喝道:“是谁嘛?老是在敲来敲去烦不烦!”
门外终于有人回答了:“罗师傅,是我。”
罗刚拉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素不相识的戴着一副眼镜的
青年小伙子。标标致致,一表人才,看样子斯斯文文的。
还没等罗刚反应过来,那个青年小伙子很有礼貌的问了一句:“您是罗师傅么?”
罗刚本来憋着一肚子气,见他这样有礼貌,不好当面发火。片刻,声音低了三度答道:“是的,你是……?”
青年小伙子笑了笑,自我介绍说:“我是xxx出版社的,听说罗师傅当年抗美援朝的事迹很感人,我们想采访一下把您的事迹编写成书。不知您……”
罗刚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脑子好使思维灵活,反应不慢。他见对方拿不出证件或介绍信一类的东西,从举止气质上看不出像记者。倒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