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五章 归来(2 / 3)
,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单位呆一辈子,一般情况下工作几年总要调动的。
这件事弄得武主任哭笑不得,其实他本来是一片好心,将罗刚调到身边还可以照顾他家庭。毕竟罗刚是残废军人,照顾他尽一下自己的责任。
事后,罗刚主动向武主任作了解释,责怪自己做事冲动。
武主任笑着说:“没有什么。”其实,他对罗刚太了解了根本不会责怪的。
罗刚的女儿结婚多年,夫妻之间关系好,家庭也挺和睦。女婿是航运公司职工,原来单位稳定,业务较忙。罗刚的亲家是老航运,女婿抵职招工,常年在船上开船跑运输。近几年来,长江流域修建电站,女婿所跑的支流江域到处建了电站。来往船只比以前少了,船上运输业务自然萧条了许多。后来,慢慢的公司主要航运业务没有了,仅靠上游大水电站补助的损失费给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每个职工每月补助只有几百元。女婿失业下岗后,没有其他技术,跑生意又没有铺底资金。整天与社会上一伙人搓麻将,打扑克,什么事情也不管。生活过的越来越紧,夫妻两人经常发生争吵,关系不好。
消息传到罗刚耳里,开始还去劝一劝。女婿根本听不进岳父的话,有时甚至当着女儿面数落或顶闯他。罗刚牛脾气来了,训了女婿一顿后,再也不肯上女婿家去了。
女儿知道后气得大骂丈夫不是个东西。
不久,女儿与女婿因感情不和闹离婚了。女儿一气之下搬回娘家来住。
罗刚见事情已经闹到这一步,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一个人坐在一旁,闷闷不乐的不停抽着香烟。
妻子见丈夫不吭声,自己也不敢多说一句。她知道父女两人脾气都不是那么好,弄不好会引起一场家庭大战,吵架了谁都劝不住。
女儿见父亲的杯子空了,主动给他倒了一杯开水端到身前。
罗刚仍然一语不发,却用手接过杯子朝杯口热水吹了几下之后又慢慢呷了一口。
晚上吃罢晚饭,罗刚想抽烟见烟盒空了,正准备起身去买烟。不料,女儿从口袋里取出一包香烟递给了他。原来,吃中饭时侯,细心的女儿见父亲放在桌上的香烟快抽完了,下午去商店替父亲买了一包。
罗刚接过香烟,这才注意到女儿是那样关心他。这时,他有点后悔不该对女儿生气。他抽了一口香烟后,开始问女儿:“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女儿想了想,回答说:“我想先找点事做。当然,爸如果能请武伯伯帮忙招个工更好。”
罗刚一听就有气,说:能找点事做就不错了,招工不是你说的那么容易。现在那么多待业青年都没有工作,比你困难的人多的是。”
女儿感到有些委屈:“你和武伯伯是出生入死的战友,他爱人是卫生局党委书记,我去医院当护士这点忙估计他肯帮。”
罗刚听完女儿的话,冲着女儿说了一句:“开后门,我不干!”
女儿争辩:“你是抗美援朝荣获勋章的功臣,又是残废军人,就是照顾一下谁会讲你呢?”
罗刚来火了:“就知道要照顾。抗美援朝的人那么多,组织上能照顾得过来吗?你怎么那样自私。”
女儿也有火了:“我是你女儿,你年纪慢慢大了,身体又不好,今后要不要……”
没有等她说完,“啪”地一声父亲给她重重地一记耳光。
女儿“哇”的一声哭了,用双手捂着火辣辣的脸颊,跑到母亲身边不停的抽泣。
妻子不满丈夫的行为,语气中护着女儿:“说就说,动不动打人,没见过像你这样当父亲的。”
罗刚喉咙象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想说又说不出话来。
人到中年想的事情多了,这时候罗刚才真正感到,教育子女简直比朝鲜战场上打仗还要难。他想起了武主任那句话“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做好的”是对的。
一天,罗刚女儿在街上碰见百货公司经理夫妇。这位经理就是罗刚在肉食品公司任供应股股长时的顶头上司。老经理原来就十分欣赏罗刚的为人,自然关心的问起罗刚一家生活情况。当得知罗刚女儿离婚了,便关心的问道:“那你现在住哪里?”
罗刚女儿回答说:“我搬回去了,和爸爸住在一起。”
老经理又问:“你现在干什么工作?”
提到工作,罗刚女儿的脸色露出一丝委屈,咬了咬嘴唇,轻轻的说了一句:“什么都没干。”
老经理追问了一句:“你没有工作?”
罗刚女儿点了点头,算是回答对方。
老经理语气中带有抱怨:“罗股长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考虑自己。”停顿了片刻,同情地说“这样吧,你的工作问题我来考虑,行么?”
罗刚女儿脸有难色,说:“我爸会反对的。”
老经理语气肯定的回答:“那就暂时不给你爸说。”
经理夫人也在一旁帮腔:“对,孩子,暂时不要跟你爸爸说。”
罗刚女儿有点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