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七章 勋章(2 / 3)
个月。罗刚可以柱着拐棍一个人在屋里屋外到处进出走动了。
罗刚住在阿妈妮家里,与他们相处得格外融洽。阿妈妮的女儿金元玉青春丽质,不仅年轻漂亮,而且能歌善舞,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还能写汉字。原来战争发生前,她曾经在中国东北丹东市学习两年,语言基础相当好。罗刚与阿妈妮女儿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罗刚教她学习汉语成语,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她敎罗刚学习朝语,唱《金日成将军之歌》有时他们互相拉歌比赛,王小凤当评判员,两人不分上下。中朝友谊在这炮火年代,被他们这两个不同国度的青年人向上精神和不凡气质体现出来了。
阿妈妮的女儿金元玉喜欢罗刚,暗暗的把罗刚当作自己的“哥哥”。一天,当罗刚教完她几个汉语成语的时候,她睁大着明亮的双眼,望着罗刚关切的问:“罗阿哥,你伤好了会走吗?”
罗刚见到她深情的眼光,不忍心撒谎,诚实的点了点头。
阿妈妮的女儿金元玉又问:“战争结束胜利了,回中国以后,你还会来看我们吗?”
罗刚安慰她,说:“放心吧,有机会我们一定会来看你们的。”
此时,阿妈妮女儿金元玉咬着嘴唇,泪水从眼角里缓缓地流了出来。罗刚不忍心看她,不由自主的把头扭到一边。
其实,王小凤一个人默默的站在门外,早已经听见了他们俩的对话,只是不忍心打搅这位纯洁的朝鲜姑娘罢了。
又一个太阳出来了,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王小凤搀扶着罗刚慢慢向屋外走去,她是想让罗刚特意出去透透风。
阿妈妮的门口旁边有棵银杏大树,两人来到树下歇歇气。仰望着高高的银杏树,王小凤似乎想起了很多往事,一语不发。
罗刚见她思索入神了,便开玩笑的问:“想家啦?”
王小凤却认真的说:“还记得你入伍报名那一天么,也是在银杏树下……”
罗刚“嗯”的应了一声,回答说:“记得,我不会忘记的,那天……”记忆将他拉回到三年前:
家乡。抗美援朝入伍报名头一天。罗刚报名后,高兴的向武陵公园走去。不巧,天空下起了雨,雨点越来越大。王小凤一个人独自在雨中缓步行走,仿佛心事重重。
罗刚看见同学王小凤在雨中行走,急忙脱下自己的外衣。一边将它罩在王小凤的头上,一边拉着她的手往前面一棵银杏树下跑去。来到银杏树下,他才发现王小凤的脸上挂着泪珠。于是,便不解的问道:“怎么了?”
原来,王小凤晓得罗刚已经报了名。她也想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可是母亲不同意。原因很简单,父亲是丹东人,南下后随部队剿匪来到大湘西。儿子不在身边,女儿报名走后无人照顾。王小凤与母亲争吵后,一个人委屈地走出家门,脸上挂着眼泪来到了武陵公园。
当罗刚知道真相后,试探地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王小凤撒娇的回答:“我要跟你在一起,你想一想办法嘛。”
罗刚知道王小凤平日对他好,哪怕丁点小事她都来找罗刚商量。只要罗刚点头,她心里就踏实了。可是,这次事情来的突然,罗刚心里没有谱,急得只摸脑袋:“这……”
王小凤一个劲地摇着罗刚的手臂,催促他:“快想想办法,报名时间不多啦。”
罗刚只好安慰她,说:“莫急,等我想想办法。”
王小凤有些着急了:“等你想出办法来,黄花菜都凉了。”说完,一扭头,冒着雨跑开了。
罗刚大声的喊道:“王小凤,你上那里去?”
王小凤回过头来,说:“我去王伯伯。”
罗刚知道,王伯伯与王小凤的父亲都是南下战友,两人关系十分密切。况且,王伯伯还担任着县人武部部长。
可是,三天后,第一批报名的罗刚来不及与王小凤告别,随部队开赴前线了。
王小凤见罗刚满腹疑问,便“吱吱吱”地笑了起来。
罗刚从回忆中醒过来,问:“那你……”
王小凤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便打断话回答:“我是经过王伯伯特别批准后,第二批入伍开拔到朝鲜的。是王伯伯做通了我爸妈的思想工作,真感谢他。”
罗刚赞成的说:“回国后,有机会一定去拜访他。”
王小凤点了点头,应声道:“嗯。”
许久,王小凤担心罗刚要服药,便搀扶他慢慢地回到了阿妈妮的家里。
不久,接到上级通知,罗刚他们又要转移了。今天阿妈妮一大早起来了,叫上女儿金元玉一起去孩子姨妈家一趟,对王小凤说是弄点好菜吃,给罗刚他们送行。姨妈家在离阿妈妮不远的山里,来回半天够了。
下午太阳偏西,阿妈妮和女儿金元玉回来了。母女俩兴冲冲的,手里提着一只约两斤多重的活母鸡和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显然,她们为中国志愿军送行,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晚餐。
前来接罗刚他们的志愿军部队的同志,开着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