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进攻战役过程中防御的实施(2 / 3)
的稳定性。此外,还组织了坦克设伏配系,部分坦克和自行火炮成纵深梯次配置。整个集团军防御配系包括战斗警戒阵地、主要防御地带、集团军预备队阵地、反坦克地域和地雷爆炸性障碍物。营防御地域和连支撑点是各兵团防御的基础。
在卢布林一布列斯特战役的最后阶段,坦克第2集团军是在极为复杂的情况下组织与实施防御的,当集团军前出到普拉加一华沙郊区时脱离方面军主力已经很远了。
1944年7月底,通过侦察情况已查明,敌人向这里调集了4个坦克师和其他部队以便实施反突击。后来查明,它们是从南方调来的坦克第19师、党卫军“骼骸”和“维津”坦克师、不久前从意大利战场调来的“日尔曼?戈林”坦克师,以及德军第2集团军的一些步兵兵团。敌人航空兵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坦克第2集团军以受到削弱的兵力在60公里正面上行动。集团军于7月31日企图从行进间突破普拉加筑垒地域未成功。这时,集团军司令员命令临时转入防御。这时,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批准了这一决心,因为根据确切的侦察情报得知,当时敌人的兵力超过集团军兵力的0.5-l倍。
集团军防御地带的宽度,开始为60公里,后来缩小到40公里。尽管坦克集团军编成内有3个坦克军(坦克第3军、第16军和近卫坦克第8军),集团军的战役布势仍编为一个梯队。此外,建立了总预备队(坦克第109旅、摩托车第87团)、反坦克炮兵预备队(自行火炮第1239团、反坦克歼击炮兵第1960团)、工兵预备队(工程一工兵第357营)、快速障碍设置队(携带地雷的工程一工兵连)以及集团军高射炮兵群。各军防御地带的正面约15公里,纵深约7公里,战斗队形成纵深配置。坦克集团军及时转入了防御。
8月1日,敌军开始积极行动。坦克集团军在l昼夜里抗击10-12次冲击。8月3日,战斗特别激烈,敌人对集团军右翼实施猛烈突击。但是,由于集团军各预备队及时进入战斗,由于在特别困难的条件下战斗的坦克兵发扬了英雄主义和坚韧顽强精神,尽管敌军航空兵占优势,妄想从地面阵地击退苏军集团军的敌人一切企图,都被粉碎了。集团军脱离方面军主力20-30公里,在缺少航空兵掩护的情况下(空军第6集团军的1个歼击航空兵团),独立实施了3昼夜的防御。集团军各兵团损失了28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40%不能再参加战斗,这些损失情况足以说明战斗的激烈程度。坦克集团军顺利实施防御的保证,主要是靠组织良好的侦察,正确的指挥以及在防御交战过程中巧妙实施的广泛的兵力兵器机动。8月2日,由于近卫坦克第3和第8军在炮兵支援下积极而协调地行动,由于第二天坦克第3军第二梯队和反坦克炮兵预备队进不、交战,以及集团军总预备队和反坦克炮兵预备队开进到受威胁的方向,抗击和阻止了敌军坦克集团优势兵力的突击。第47集团军各兵团到达时,坦克第2集团军转为方面军预备队。在进攻战役过程中组织与实施坦克集团军防御的经验表明,在兵力兵器严重不足时,集团军防御正面宽度为20-50公里,纵深为8-20公里。集团军的战役布势编为一个或两个梯队,但通常编为一个梯队并建立预备队。因此,主要是在方面军进攻战役的最后阶段,以及进攻地带较宽、已经遭到一定损失、兵力的密度不高时,坦克集团军转入防御(表19)。尽管兵力兵器有限而且密度不高,坦克集团军的防御还是极为稳定的。这是因为军队作战勇敢、英勇顽强,巧妙地使用坦克和自行火炮进行直接瞄准射击,正确使用火炮、迫击炮和障碍物,防御具有积极性,广泛实施兵力兵器机动,指挥员和司令部具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应当特别强调指出,在坦克集团军的防御交战中,比合成集团军更广泛地实施机动,不仅在白天,而且在夜间常常实施反冲击和反突击。
实施兵力兵器机动,是为了在敌军突破的方向上增强抵抗力量,加强第一梯队的防御兵团,集中兵力兵器实施反突击。1943年,在坦克集团军防御交战过程中,主要是集团军和军的预备队从纵深实施机动,到达敌军突入地段时,预备队占领防御,以原地射击消灭突入之敌。经验表明,向敌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机动,在增强抵抗力量并阻止敌人向坦克集团军后方和翼侧突破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防御中(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战役),敌军坦克集团突破第一梯队各兵团的防御失败以后,决定从左翼迂回坦克集团军。1943年8月15日,党卫军“莱赫”坦克师突破了在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左翼担任防御的近卫步兵第13师的阵地,并向洛佐瓦亚、博戈杜霍夫方向快速前进。
8月16日10时,坦克集团军司令员命令坦克第53团(总预备队)和集团军反坦克炮兵预备队由博戈杜霍夫向洛佐瓦亚以南地域开进。15时,它们到达指定的地域,占领防御,并以各种兵器的火力迎击敌人,阻止其前进。总预备队和反坦克炮兵预备队及时实施机动,有力地阻止了敌人在这一方向上进一步进攻。其他坦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