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坦克集团军在合围战役中的行动(2 / 4)
。每个坦克集团军都配属有1个4师制的步兵军。此外,他们还加强了炮兵部队。各坦克集团军在履时间内组织的防御是坚固的,敌军解救被围军队的一切企图都被粉碎了。在战役过程中,为了在合围的对外正面上抗击敌军强大坦克集团的反突击,由大本营预备队抽调了坦克第2集团军。在春季泥泞的条件下,坦克集团军在一昼夜里完成了120公里的强行军,并顺利地完成了受领的任务。使用坦克集团军的经验是十分有教育意义的,它是快速机动坦克集团军以便在受威胁方向胜进入交战的典范。总之,坦克集团军在合成兵团、炮兵和航空兵协同下粉碎了敌军解围的企图,并达到了战役的基本目的-―消灭德军10个师以上。在完成合围战役中的各项任务时,坦克集团军在进攻中表现出高度机动力、强大的突击力,在防御中表现出坚定和顽强精神。
在普罗斯库罗夫一切尔诺维策战役(1944年3至4月)中,苏军自开战以来第一次在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使用3个坦克集团军,并取得了在战役纵深内合围敌军的首次经验。在切尔特科沃方向实施强大的坦克突击并与坦克集团军的坚决机动相结合以分割“南方”集团军群,结果于3月28日在卡缅涅茨一波多尔斯基以北地域(距前沿150公里)合围了敌军1个坦克集团军,共21个师,其中有10个坦克师。在战役纵深内追击过程中,以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是苏联元帅朱可夫)1个方面军的兵力合围敌重兵集团,这是实施合围战役的新创造。但是,最初的胜利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德军被围的坦克第1集团军没有被消灭,这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如进攻集团军的坦克和炮兵不足,交通线过长,在春季十分泥泞的条件下司令部和后勤机关落后,侦察组织得不好,乌克兰第1方面军首长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坦克第4集团军并从西方建立坚固的合围对内正面。
3月30日,坦克第4集团军战斗队形中只有6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配属的步兵军(2个师)也只有极有限的火炮。油料和弹药也严重不足。这就使敌军有可能在卡季耶夫崔、奥里宁地域突破坦克第4集团军的正面,并向博尔谢夫、布哈奇方向逃跑。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有14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是它不是用来包围敌人翼侧,而是协同近卫第1集团军从北面压缩合围的对内正面。在战役中建立合围的对外正面,是在敌军战役预备队到达前先占领防御。加强有1个步兵军和步兵第351师的坦克第l集团军完成了这项任务。十分明显,为了对被围集团实施坚决突击,必须有坦克预备队。但是,当时预备队已经消耗,而且没有重新建立。此外,方面军的各坦克集团军之间没有保持直接的协同动作,因为他们相距较远。同时,也没能从空中封锁敌人。苏联元帅朱可夫在回亿录中写道:“现在分析这整个战役时,我认为,坦克第1集团军本来应当由切尔特科夫、托耳斯托耶地域转向东面,以突击被围敌军。但是当时我们由各种来源所获得的可靠情报是,被围敌军决定经札列施基地域的德涅斯特河向南突围。敌人的这种决定在当时看来是十分可能和极其自然的。”
由此可见,在完成战役过程中,把先前战斗中被削弱的方面军坦克部队分散在广大地区,会影响其行动效果,遭受严重损失,部分敌军会突围。这次战役的经验表明,在敌军来得及在合围圈之口组织坚固防御的条件下,使用坦克集团军分割被围集团时,必须有可靠的炮兵支援,否则就会影响其行动效果,不能迅速深入合围地域的纵深,分割敌人。阻止敌军突围时,特别是在坦克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建制兵器的火力薄弱,不能组织坚固的防御,不能抗击敌军突围时通常不顾一切地实施的深远突击。在白俄罗斯战役中,坦克兵元帅罗特米斯特罗夫指挥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在第5集团军地带进入突破口,在战役第一阶段,以自己的进攻建立了合围敌军维捷布斯克集团的对外正面。尔后,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向最重要的战略要地―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发展进攻,在白俄罗斯第3和第1方面军其他快速兵团协同下,切断了在明斯克以东活动的“中央”集团军群大股兵力的退路。在距离苏军出发地位200至250公里处,合围敌军集团10万人以上。尔后,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在合围敌军明斯克集团的对外正面上行动,以西北方向七的战略进攻遂行自己的任务。在白俄罗斯战役中建立的移动的合围对外正面与斯大林格勒会战、科尔松一谢夫琴科夫斯基战役不同,‘它是苏联军事学术在实施合围战役和消灭敌军重兵集团方面的发展。这使敌人无法组织被围敌军集团与合围圈外敌军之间的直接协同,从而保障能在短时间内彻底全歼被围的敌军(在维捷布斯克战役中2具夜,在白俄罗斯战役中3昼夜,在明斯克城下7昼夜)。
从使用快速兵团的观点看,雅西一基什尼奥夫战役具有许多特点(1944年8月)。在这次战役中,使用某些坦克和机械化军(坦克第18军、近卫第4军和机械化第7军)建立合围的对内正面,而使用乌克兰第2方面军快速集群―坦克第6集团军立即在对外正面上发展进攻,向敌军深远后方前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