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遭遇交战的实施(2 / 4)
?希特勒”党卫军的坦克师,阻止了我机械化军的继续前进。这时敌人已把主力展开,于H月9日晨由特里列萨、格列宾卡地区对我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左翼实施了突击。经激战,我坦克集团军被迫转入防御。这样,由于没有及时利用先遣支队所取得的战果,使坦克集团军艺没有能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遭遇交战。虽然敌人也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使我坦克集团军一时丧失主动权并转入防御。
战役结束阶段的遭遇交战(坦克第1集团军在博戈杜霍夫,坦克第4集团军在奥得河一线)触发的条件是:敌人投入由纵深调来的战役预备队,以阻止坦克集团军的进玫,而此时坦克集团军的进攻力已大为减弱,但仍在力求夺占有利的地区。
例如,1943年8月10日,拥有260辆坦克的坦克第1集团军在由西面迁回哈尔科夫发展进攻的过程中,在博戈杜霍夫以南地域与敌实施反突击的坦克第3军(约360辆坦克)遭遇。该军行动的目的是分割脱离开方面军主力的坦克第1集团军,将其歼灭在博戈杜霍夫以南地域,并从西面保障其哈尔科夫集团的交通线。8月11日,坦克第1集团军(坦克第49旅、坦克第112旅、近卫坦克第1旅)的先遣旅与敌坦克第3军向展开地区前进的先头部队相遇,触发了遭遇交战。坦克第1集团军的先遣旅进至哈尔科夫至波尔塔瓦铁路沿线一带时,已与军的主力脱离约20公里。先遣旅切断了铁路缘,占领了有利地区,但在敌人的突击下转入防御。先遣旅的行动没有得到军主力的支援,因为军被敌人阻滞在麦尔奇克河一线。;德军指挥部为迎战我先遣支队,将由南面调来的党卫妙骼骸”坦克师的坦克部队投入战斗。一整天都在进行激烈的战斗。虽先遣支队作战英勇,但与敌兵力悬殊。敌人以优势兵力将我先遣支队包围在科维亚吉地域,先遣支队被迫于8月n日夜突围,与军的主力会合。‘由于坦克集团军先遣旅所获得的胜利没有被主力及时利用,,因而触发这场遭遇交战对我方是不利的。敌人于8月12日晨已将主力展开,迎击转入进攻的坦克第1集团军。这时该集团军编成内只剩下134辆坦克。在博戈杜霍夫以南地域展开的遭遇交战中,坦克第1集团军虽然阻止了敌军,但未能将其歼灭,于1月13日夜被迫转入防御。
在进攻战役过程中,坦克集团军曾在距敌防御前沿的不同纵深内触发遭遇交战。交战的正面20-60公里,持续时间1-3昼夜,有时可能正面更宽一些,持续时间更长一些(表14)。
由表14可以看出,在防御纵深内发展进攻时,可在距前沿20-3遭5公里的纵深,于方面军战役开始后第2至第5日,甚至是第17至19日触发遭遇交战。在这些条件下,坦克集团军不得不在极复杂的情况中执行任务:脱离方面军主力,’战役布势沿正面和纵深伸展,人员和车辆武器配备不齐,许多情况下航空兵支援兵力不足。但是,尽管情况复杂,坦克集团军在多数的遭遇交战中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表中所援引的7个战例中,有两次交战(凯尔采地域和保勃尔河一线)敌被全歼,三次交战(普罗斯库罗夫、沃尔姆吉特地域和奥得河附近)敌遭受重大损失并转入防御,只有两次交战(博戈杜霍夫和法斯托夫地域)坦克集团军由于所处情况不利而被迫临时转入防御。坦克集团军遭遇交战的特点是战斗行动流动性大,机动范围广,目的坚决,有暴露的翼侧而且间隙大,突击集团经常互相交叉。由于机动的余地比较大,易于对敌实施翼侧包围和迁回并进至敌人的后方。战斗行动具有各种各样的性质:当坦克集团军的主力集团进行遭遇交战时,其各别集团可能要进行防御,另外的兵团可能要退却,进行变更部署或正在向交战地区开进。因此,遭遇交战是包括各种战斗行动的,而且这样的战斗行动是在极其复杂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展开的。
坦克集团军遭遇交战的特点之一是,不管昼夜时间和任何季节都可能进行遭遇交战。例如,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在普罗斯库罗夫与敌的遭遇交战是在下大雪时进行的,该集团军在法斯托夫的遭遇交战中,有些战斗行动是在夜暗条件下进行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在保勃尔河附近以及在沃尔姆吉特进行的交战,坦克第4集团军在凯尔采和奥得河附近进行的交战,都曾在夜暗条件下行动。在多数的遭遇交战中,双方参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在500辆以上,火炮和迫击炮约1500门,还有大夏飞机参加。组织战斗是在复杂而紧张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3-4小时至1昼夜)进行的。造成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是,坦克集团军在进入遭遇交战以前通常是在执行其原来受领的任务,因而某兵力和兵器也是根据这些任务部署的,不一定适于触发遭遇交战时所形成的情况。在这种条件下,遭遇交战实际上是在即将触发的时候,才开始组织的,时间很短促,在战斗行动已经开始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组织方面的工作。在组织遭遇交战时,预先采取一些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最关重要的措施是:确定可能进行遭遇交战的地域;组织和实施积极、深远而不间断的侦察;构成必要的兵力兵器部署;使军队有可靠的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