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队的战斗训练(2 / 3)
长组织实施了示范演习,演练了编组战斗队形、协调一致的行动以及先遣支队的使用问题。
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各兵团、部队和分队行动协调的部分问题,是在由集中地域前出行军的过程中演练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演练,使指挥员和司令部获得了指挥军队的实际经验。在准备肯利亚战役和梅梅尔战役时,该集团军都采用了同样的训练方法。
在准备利沃夫一桑多米尔战役时,近卫坦克第1、第3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全体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来研究和掌握能保障迅猛前进的最有效的行动方法。军的先遣支队进行了十分周密的训练,因为先遣支队在必要时要帮助步兵兵团完成对敌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并为主力进入交战和在战役纵深迅速前进创造有利条件。还特别注意演练了强渡江河的方法和动作,因为战役中要通过西布格河、桑河、维斯瓦河和其它水障碍。在几天当中,学会了强渡江河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利用当地渡河器材和就便器材渡河的方法,各摩托化步兵分队学会了水上行动规则和执行交通指挥勤务的方法。工程兵除准备渡河器材、桥梁构件并练习在指定河段架桥外,还练习使用制式器材构筑渡口和在河滩上铺设急造军路。配属的舟桥部队演练了构筑门桥渡口、架设舟桥和架设载重30-60吨常备桥梁的方法。
在准备该战役时也考虑了其它特点。当时由西乌克兰解放区补来的新兵,大部都调给了摩托化步兵和后勤部(分)队。因此需要加速进行新兵训练。在训练中着重让他们学会对付德军新型的“虎王”重坦克,因为在未来的战役中要与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装备有这种坦克的装甲师相遇。象其它战役的准备时期一祥,新补充来的军人要经过新兵训练,在专门构筑的射击场上学习了打坦克的方法。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的准备期间,坦克集团军也根据战役的特点进行了紧张的战斗训练。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几乎有一半的作业,包括驾驶和射击,都是在夜间进行的。在训练坦克乘员时每车消耗了45个摩托小时,许多乘员组的乘员都达到能互相代替的程度。所有这些为昼夜不间断地实施进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根据战斗行动的可能性质,兵团和部队演练的战术课题有:行军和遭遇战,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协同炮兵、航空兵对防御之敌的进攻;在防御纵深内强渡江河并广泛实施机动条件下的进攻。
坦克兵在作业中学习了通过河流的各种方法:冰上行驶、徒涉、通过桥粱、利用渡河器材等。这时还考虑到,部队将要在敌后行动,脱离主力而且翼侧暴露。
坦克第4集团军的高射炮兵训练中,除提高打击敌人空中目标的技能以后,还增加了打击敌地面目标,首先是打坦克的任务。进行教练一战斗射击时,利用了集团军各兵团登陆场上敌人遗弃的损坏.坦克和突击火炮作为靶子。各炮连火力排的主要任务是使炮手学会首发命中坦克。经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员列柳申科将军的同意,检脸性的教练一战斗射击是对敌人阵地实施的。为此目的,在步兵第盯师的防御地带内选择了一个地段。把敌防御前沿的筑垒地域、炮兵和迫击炮连、观察所和坦克作为射击目标。10月26日夜,高炮团的各连遵守伪装规定,隐蔽地占领了发射阵地,次日即对实际出现的目标进行了实弹射击。
考虑到在维斯瓦河和奥得河之间的500公里纵深内,敌人预设了7个防御地区,而且多数是依托河流构筑的,因此要先敌行动,粉碎敌人在纵深内占领预有准备的地区的企图。这时,特别注意到先遣支队的训练。不仅是各兵团指挥员、集团军司令员及其司令部抓这项工作,方面军司令员也亲自过问。例如,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亲自召集了先遣支队指挥员的会议,并要求他们在战役纵深内积极、果断地行动。他还领导实施了示范演习,题目是“先遣支队在战役纵深内的行动”。
战斗行动要求特别注意组织稳定的指挥,而首先是使用无线电通信器材的指挥。为此,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组织军官熟悉通信技术器材并检查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器材(特别是电台),还组织了带通信工具的野外练习、司令部演习和首长一司令部演习。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组织通信分队进行了10余次无线电练习。此外,集团军司令部组织了主要通信枢纽无线电员的集训。在其它坦克集团军也进行了类似的训练。
柏林战役准备阶段的特点是,它与以前的一些战役(白俄罗斯、雅西一基什尼奥夫、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不同,我军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进行系统的战斗训练。这一战役的准备时间总共才1014天,而且有相当多的部队到快开始进攻时一值在进行战斗或变更部署。另一特点是,各兵团和部队都补充来许多新兵。据此,战斗训练的重点是训练乘员组(班)、排、连、营。未来战斗行动的性质也要求这样做,因为要夺取大量的支撑点和抵抗枢纽。
参加该战役的所有集团军,如近卫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都组建了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其成员都在专门构筑的场地上进行了训练。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部拟制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