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指挥所和通信联络的组织(2 / 2)
线电通信,特别是当集团军转入追击时,以及与侦察和战斗警戒部(分)队联系时,一般都需要采用无线电通信。采用无线电通信,可以在短时间内与运动中而且距离很远的指挥所建立联系,即使在其位置不明的情灵下,也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通信联系。无线电台还能保障在通过难行的障碍地区和敌占地区时保持通信联络。
在战役准备时期集团军的配置地域内,在速度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的进攻过程中,在指挥所内部,与方面军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总参谋部)联系,都采用有线通信(电话、电报、利用野战电缆和常备电缆)。有线通信的优点是:不受昼夜时间、季节和气象条件的限制;通话有相对的保密性;自1945年采用复线设备后,在一个电.路中可以有若干通信线路。
在战役的各个阶段都采用了运动通信工具。1944年夏天以后,不仅是按轴线,而且是按方向采用了运动通信工具,这就使文书能更快地到达受领人手里,同时可靠性也提高了,因为在某方向上使用的运动通信工具损坏以后,还可以换用其它运动通信工具,不会影响文书的传送。此外,对一些专业兵(工程兵、化学兵等)的首长来说,运动通信工具是唯一的指挥工具。在某些战役中,例如乌曼一保托山内战役,与属下交换情况只能利用通信飞机,以及坦克、装甲输送车,甚至是自行火炮,因为在春季泥泞条件下运送电台和建立有线通信都较困难。同上级指挥机关、属下和友邻兵团的通信联络,必须采取综合利用各种通信工具的办法来实施,尽量通过各种渠道保障通信,同时采取与第一梯队兵团和先遣支队构成专向通信的办法。考虑到这些要求,在组织通信时采用了电报,高频和低频电话,无线电通信器材和运动通信工具。而且无线电台都构成若干通信网和专向:指挥所到军―5-7;作战组到军―4-6;指挥所到协同行动的兵团―2-4;作战组到协同行动的兵团―1-2.必须指出,集团军指挥所同方面军指挥所之间的电传打字通信,直到1944年秋才开始采用。由指挥所和指挥第二梯队也派出飞机进行通信联络,集团军作战组则很少使用飞机。
与炮兵的通信,通常以1-2个无线电通信网实施。此外,集团军炮兵司令与集团军炮兵群则建立专向通信,或者是与旅炮兵群指挥所建立专向通信。同时,还使用了有线的和运动的通信工具组织通信联络。与航空兵的通信联络,1944年以前采取了以下方案的一种:通过协同动作无线电通信网(奥廖尔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通过两条无线电通信网―协同动作通信网和空军集团军导航通信网(奥廖尔战役中的坦克第2集团军);通过空军集团军的无线电通信网和空军、坦克集团军司令部的专向通信网(1944年夏开始,通常采用以下的无线电通屠网路:协同、侦察(至坦克旅为收讯机网路)、导向(至坦克旅)无线电通信网和空军集团军司令部至位于坦克集团军指挥所的航空兵作战组的专向通信(如白俄罗斯战役和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
在1944-1945年的诸战役中,通信联络的组织计划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需要提高指挥的可靠性、灵括性和工作效率,另方面也是由于通信设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得到了改进,指挥初,关装备通信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无线电通信网的数量增加,更多地建立专向通信,例如集团军指挥所(或作战组)与集团军炮兵群之间,同时采用两种以上通信工具组织复式通信联络,保障军和旅级指挥员和司令部能直接召唤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突击,以及直接由飞机获取侦察情报。
与侦察机构的通信联络的组织方法是:利用“北方”型电台由集团军指挥所与方面军指挥所(侦察处)联络;在摩托车团执行侦察任务时,则利用PCB型电台与其进行联络。位于集团军、军和旅的指挥所通信枢纽的收讯机,用于接收侦察飞机和协同行动的航空兵的情报资料。工程兵主任及其司令部与其属下的和配属的工程兵旅的通信联络,利用集团军司令员和司令部的无线电通信网实施。集团军工程兵司令部与各军工程兵主任的通信联络,通常通过集团军的报告收集所或以亲自会晤的办法实施。由于几乎没有专门的无线电通信器材(只是摩托化工程兵旅才装备有电台),而且有线通信器材数量也很有限,对工程兵部队,特别是对快速障碍设置队、工程兵预备队和运动保障队的指挥,其稳定系数是很低的(0.1-0.2)。与后勤部队和机关的通信联络的实施方法是:与军后勤部长、仓库的先头分库,通常使用电台;与集团军的后方基地,使用电话和通信飞机;与汽车团、油料前迭营、仓库分库、战俘收容站,通过专门组织的调度勤务实施。与坦克技术勤务部队及其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络,主要使用运动通信工具实施,只是在缴获有敌人电台的情况下,才组织无线电通信。总的来看,由于后勤部队和机关的通信工具数量有限,正常通报情况是受到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