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紫禁秽(2 / 3)
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长期以来的观察。而这种信任,更是爱屋及乌,延续到了曾纪泽那里。只是他做梦也不曾猜到,曾国藩的这个大儿子,根本就是一个冒牌的水货。所以说,违劣假冒产品害死人啊。
“朝廷拨了一百多万两银子让他建船厂,谁知这钱他只有一半投了进去。剩下的据说也都全用来买了军火弹药。还有啊,他还在江苏搞什么土改,把那些田地全部贱卖给那些农民,还有什么土地换股份……”慈禧地抱怨并未结束,套用一句现在的话,就叫做“老娘我忍你很久了!”
“前边这些都也罢了。最让哀家不高兴的是,他还找人编了本什么《中国史》,不但记录古代之事,连本朝地好多事也写了进去,还不加任何修饰,哀家看这分明就是要挑拨满汉一家的和睦气氛。六爷,你都说说看,他曾纪泽搞了这么多花样,他到底是存了一个什么念头。”
奕心头也是直跳。当初曾纪泽搞这些事,每次上奏朝廷之时,都能找出一个让人无懈可击。挑不出刺的理由,从表面上看,那是实实在在的为大清国着想。而实际效果也确是如此,东南战乱各省,以江苏省恢复重建的成果最为可喜。
去岁曾纪泽找朝廷要银子要扩建上海武器制造局时,曾派人千里迢迢的送了枝纪泽式连珠枪给奕。那样优质地性能与威力,甚至比洋人地枪还高出一筹,最令他欣慰的是,这枪真正是由大清国自己制造地。一直以来,这都是奕推行洋务梦寐以求目标。
如果他否定了曾纪泽,就等于否定了以一直以来对曾纪泽的支持的正确性,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这个议政王的威信。所以,尽管种种表象让他同样心生疑惑,但他仍然决定坚持己见。
“天京虽克,但发匪残部尚多,曾纪泽他储备弹药,应该是为了接下的扫清发匪残部而备。这也合情合理。至于土改,他也在奏折中交待的明白,只是为了尽管地恢复生产,那些地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贱卖给无地的农民,臣倒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至于那什么《中国史》嘛,毕竟只是传言,臣目前也未曾亲眼看到过这本书。咱们既要用他曾家父子灭发匪,自然不能因为谣传之事就心生猜忌。这反倒显得朝廷小气了。还请圣母皇太后仔细考量考量。”
慈禧对奕的包庇显然是不满。但眼下她也没有别地办法,便是叹道:“罢了。哀家也只是随口唠叨两句,给六爷你提个醒儿而已。我也明白眼下这关键时候,咱们要用他曾家父子,当然得忍着点。不过,发匪一灭,这湘淮二军一定要立刻裁撤,至于江南的发匪残部,大可交待左宗棠的楚军去对付,哀家倒觉得这个人比那个曾纪泽省心多了。”
奕松了一口气:“圣母皇太后放心,臣早有准备。臣已令僧王的蒙古铁骑开赴安徽江苏边界,镇江的冯子材部也在增兵。左宗棠那边,早就跟曾国藩分道扬镳,离心离德,至于各省湘系督抚,朝廷给他们的封赏不可谓不厚,这些人早就没了湘军之初的那份团结,这几年的奏折中,多有相互参奏的,就算曾国藩有所异心,他也是成不了事地。”
慈禧表情轻松了几分,说道:“这件事六爷你可得放在心上,千万别走了个洪秀全,又来了个曾国藩,咱大清国可再也经不起这样折腾了。”慈禧顿了顿,又向慈安道:“姐姐,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啊?”
慈安微微点头:“妹妹说得有理,六爷,就劳你多操些心了。”
奕起身道:“请两宫皇太后放心,臣一定把这事办妥了,绝不会养虎为患。”
两宫太后这才放心,议事罢,恭亲王拜退,慈禧与慈安也各自回了西东两宫。
慈禧似乎是有点累了,回到寝宫便换下朝服,斜倚在榻上,摆弄桌前摆放着的那些个鸟雀。
没多久,安德海走入内,笑眯眯的说道:“启奏圣母皇太后,内务府大臣荣禄有事求见。”
慈禧一听荣禄之名,慵懒的表情立刻增添了几分气色,她笑着报怨道:“这个鬼东西,哀家还以为哀家不宣他,他就真的不会主动来了。叫他进来吧。”
“喳!”安德海领旨而去,慈禧叫宫女将西洋镜拿来,对着镜子粗粗的整理了一个头发,然后又斜躺了下去。
过不多久,安德海领着一名俊俏白嫩的青年男子入内,安德海随即向左右宫女使了个眼色,几人匆匆随他退了出去,将门掩紧。
青年男子一见慈禧,忙是伏在榻前行礼,口称:“奴才荣禄叩见圣母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吉祥。”
慈禧坐将起来,爱理不理的回了声:“你还知道来呀。起来吧。”她说着,竟是不顾君臣之礼,用自己的左脚尖轻轻踢了踢荣禄地顶戴。
荣禄会意,忙不迭的将那一支小脚捧在手里,闻了又闻,摸了又摸,似是万分陶醉的样子,边是笑意盈盈的说道:“奴才无时无刻不想着圣母皇太后,奴才这几日没来,正是为圣母皇太后办一件大事。”
“你能为哀家办什么大事呢。”慈禧的表情早就愉悦无比,将脚往榻上一收,顺势将荣禄拉了上来。
她的暗示再明显不过,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