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谁家天下 (2)(2 / 3)
看家,被他们抓来了。由聋耳陈牵头,他们每人手里都举着一面小小的白旗,上面写着:“大英国界内归顺良民”,格式一律,出自迟孟桓的手笔,他自幼喝洋墨水长大,中国字写得不怎么像样。
“快走,快走!”迟孟桓举着勃郎宁手枪,向他们厉声吆喝着。此一时,彼一时,迟孟桓的两腿已经不像昨天那样瑟瑟发抖,腰板也挺起来了。有那么多英军在场,他还怕这些老弱病残吗?
突然,山野之间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哭声,一名四五十岁的农妇披头散发,踉踉跄跄向这边跑来,她哭喊着:“我的仔……我的仔啊!……”
“做什么?”迟孟桓拦住了她,“这地方不许你胡闹!”
“我要我的仔!你们还我的仔,还我的仔啊!”
被驱赶上山的乡民们回过头去,充满同情地看着她,却敢怒而不敢言。
“阿惠妈,你这是做什么?”聋耳陈走上前去,说,“今天官府要办大事,哭哭啼啼是不好的,嗱,我这面旗子给你拿着……”
“我要我的仔!”那农妇挥舞着手臂,把他的旗子打落,继续朝山上跑去。
“站住!”迟孟桓吼道,“要不然,我就开枪了!”
“你开枪吧!我的仔被你们打死了,我还活着做什么?”那农妇转过脸来,两只血红的眼睛盯着迟孟桓,突然,像疯了似地向他扑上来,一把抓住他腕子,“我和你们拚了!”
“砰!”迟孟桓手中的枪响了,那农妇的哭喊声更然而止,她单薄的身体晃了两晃,倒了下去,鲜血从胸膛里喷涌出来……
会场骚动了,神经脆弱的贵妇名媛们尖着嗓子发出惊叫:“啊——”风度优雅的绅士们不安地议论:“在喜庆的日子出现这种情况真令人扫兴!”
“怎么搞的?”骆克皱紧了眉头,朝梅轩利说,“快去看看!如果发生骚乱,要及时制止!”
“是!”梅轩利朝身旁的印警一挥手,“红头阿三”们跟着他朝山下跑去……
几分钟后,梅轩利、迟孟恒和“红头阿三”们驱赶着那些老弱妇孺来到了惶惶不安的会场。
“没有什么事,”梅轩利向大家挥着手,“是一个疯子,已经被——”他笑了笑,选择了一个避免刺激性的说法,“被送进天堂了!”
骆克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现在他可以放心地主持升旗仪式了。
“咚!咚!……”吐露港上,“荣誉”号和“快捷”号鸣响了礼炮。骆克双手展开那面“米”字旗,向旗杆走去。
骆克的双手激动地颤抖着,把大不列颠的国旗系在绳索上,然后轻轻拉动,“米”字旗在礼炮声中徐徐升起。
数百名官兵和富商名流、绅士淑女一齐向“米”字旗行注目礼。遗憾的是仓促之中没有从香港带来军乐队,他们只好不用伴奏,唱起了英国国歌《神佑女王》:
上帝保佑女王,
祝她万寿无疆,神佑女王。
常胜利,沐荣光;
孚民望,心欢畅;
治国家,王运长;
神佑女王!
扬神威,张天网,
保王室,歼敌人,一鼓涤荡。
破阴谋,灭奸党,把乱萌一扫光。
让我们齐仰望,
神佑女王!
愿上帝恩泽长,
选精品,倾宝囊,万岁女王!
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
一致衷心歌唱,
神佑女王!
这是一首古老的歌。早在1739年11月20日,英国海军上将威尔能率领舰队攻占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波托贝罗,1740年的庆祝宴会上便第一次响起了由英国音乐家亨利·卡累谱写的这首《神佑国王》,1825年它被正式定为国歌。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国歌的歌词除了把“国王”换成“女王”,其余没有任何改动。伴随着大英帝国称霸天下、殖民全球的历史,它已经传唱了一百五十九年,字字句句膨胀着扩张的欲望,仍然鼓舞着王国的臣子“扬神威,张天网,保王室,歼敌人,一鼓涤荡。破阴谋,灭奸党,把乱萌一扫光”。今天,1899年4月16日,当这首歌在远东新租借地再次响起之时,曾经为攫取这片土地而奋力拚搏的斗士们不禁热泪盈眶!
“女士们,先生们!”骆克爵士手持一沓文件,高声说,“现在,我谨代表圣马可暨圣乔治最高大十字勋章获得者、香港殖民地及其属地总督兼总司令、海军中将亨利·亚瑟·卜力爵士阁下,宣读英国枢密院1898年于巴尔莫勒尔宫发布的《枢密院令》!
鉴于英国女王陛下与中国皇帝陛下1898年6月9日所订《专条》规定展拓毗连香港殖民地的英国界址,并据该《专条》所述方式租与女王陛下;
并鉴于为便利租期内治理女王陛下按该《专条》所获土地,需要有所规定;
兹遵照女王陛下命令,并据女王陛下枢密院建议,命令于下:
一、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