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补天裂 > 第二章 报国无门 (1)

第二章 报国无门 (1)(2 / 11)

,易元杰不肯,说:“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总不能跟我一辈子,该料理料理自己的事了。”就赠给他一笔银子,搬出易府,娶妻成家。这都是栓子出生之前的事。易元杰效命北洋水师,长年在外,家里的太太、少爷,少不了栓子他爹跑前跑后地照应。到了栓子这一辈,也依然如此,虽然早已没有了主仆的名分,还是像当初一样恭恭敬敬。栓子他爹八年前过世,临咽气对栓子说:“我把老太太和大少爷交给你了……”甲午年易元杰死难刘公岛,栓子跟着大少爷易君恕,披麻戴孝,一步一个头,从家门口磕到坟地,给老太爷修了个衣冠坟。看出殡的两旁世人还以为老太爷有两个儿子,赞叹说:“瞧瞧,人家前世积了阴德,这两个孝子,难得!”栓子当然不能跟大少爷称兄道弟,可听了这话,心里热呼呼的。人哪,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何况易老太爷对他家的再造之恩!大少爷没有三兄二弟,甭管什么事儿,栓子都得上前!

想起这些,栓子就没心思再做生意了。看看天色已晚,便收拾摊子,推上车子回家。

匆匆吃了晚饭,栓子换上一身干净衣裳,精心切了一案子豌豆黄儿,拿荷叶包好,托在手里,直奔易府而去。

易府就在菜市口迤西、广安门迤东的彰义大街路北,紧邻报国寺。报国寺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年间改名“大慈仁寺”,民间俗称“报国寺”。此寺本来规模宏敞,殿阁巍然,古松苍郁,因年久失修,已经殿宇摧颓,尘黯无光,古刹荒凉。寺前有一条曲曲折折的报国寺西夹道,易君恕祖祖辈辈就居住在这里。

易府是一座寻常的四合院,临街一排灰色砖墙,院门开在东南“巽”方,清水脊门楼,黑漆大门,石鼓石阶。这座宅于好多年没有翻修了,磨砖对缝的院墙已经斑斑驳驳,门楼上的瓦校中长着半尺高的杂草,门扇上的黑漆也已黯淡剥落,露出木质本色,上面阴刻着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也是常见的对联,毫无特色。易君恕少年时曾嫌此联落于陈套,欲取而代之,便自撰一联,用仿纸写了,贴在门上:“家居报国寺,门对断头台。”父亲易元杰看见,怒不可遏,训斥道:

“‘断头台’这样不祥的字句,怎么能贴在门上?混帐!”一把扯了下来,撕得粉碎。等怒气稍歇,却又对儿子说:“不过,就对子本身而论,此联倒算得上一副佳联。我家院墙后面就是报国寺,而大门开在东南方向,恰恰对着刑人于市的菜市口,说得十分准确,上下联对仗也属工稳。而且,更难得的是道出了真理大义,报国是要献身的啊!”及至父亲殉国之后,易君恕猛然想起当年那副对子,恍然有一语成谶之悟,惊诧不已……

夜已初更,纤细的上弦月和满天星斗散发着淡淡的光辉,笼罩着易府饱经风霜的门楼。

栓子来到门前,登上石阶,左手托着豌豆黄儿,抬起右手,拍响门环。

随着一串细碎的脚步声,大门“呀”地一声打开了,丫头杏枝一脸的惊慌:“栓子哥?你来得正好,家里出了事了!”

“噢?”栓子听得心里发紧,“什么事儿?”

说着,一步跨到门里,朝上房跑去。

上房一明两暗,都打着隔断,东间是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卧房,西间是老太爷的书房,当中的堂屋供奉着祖先牌位,也是每天少爷、家仆昏定晨省,老人家训令家政的地方,如今老太爷不在了,格局仍然一切依旧。正中摆着一副硬木条案,掸瓶雀尾分列两边,两支白蜡当中一座香炉,供着老太爷的牌位:“先考易公讳元杰灵位”。牌位后面,墙上挂着一轴中堂,一副楹联,都是易元杰的遗墨。联语曰:“仰天长啸出师表,临海浩歌梁父吟。”中堂则是全文抄录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易元杰生前最爱孔明此表,每日吟咏,无数遍地书写,这一幅是他在甲午年出征之前,匆匆回家与妻儿一见,留下的最后纪念,真正是“今当远行,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现在,堂屋里寂静无声。昏黄的烛光下,易君恕双膝跪在案前,两眼定定地望着前面,像是在默默地祷告。

栓子急急忙忙地跑进来,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看见易君恕,叫道:“大少爷!”

易君恕知道是栓子来了,却没有言语。

“大少爷,”栓子凑到他跟前,问,“您这是……”

易君恕仍然没有回答他,只是转脸朝着右首的隔扇,轻轻地叹了口气。

栓子莫名其妙,便绕过隔扇,朝东间老太太的卧房走去。

东间里,老太太腿上盖着一条夹被,半躺在那张陈旧的雕花棚架床上,闭着眼睛。据说,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极其端庄秀美,肤色细白如象牙色,如今虽然年逾花甲,长年卧病,瘦骨嶙峋,也仍然不失庄严。老太太的床前,跪着易君恕的妻子。她的娘家姓谢,名叫安如,嫁到易府来,这个名字就不常用了,老太太高兴的时候叫她“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喊一声“东屋里”就表示要召见她;栓子和杏枝称她“少奶奶”,只有大少爷一个人叫她“安如”。现在,少奶奶也像大少爷似地,直直地跪在砖地上,腹部显出一个微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