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京城哗变(3)(2 / 4)
要有有人牺牲,杀他的那些人既然选择了做英雄,那么就该有视死如归的气魄。法兰西现在我们有得罪不起,现在是还好法兰西国内动荡,要是放在十几年前,肯定又要以此为借口犯我大清疆土,而且这次被杀的法兰西公使的公子,要是没有一个交代,人家凭什么福气。”
李冼很是不服气:“那法兰西欺辱我们的还少吗?”
“这就是强国和弱国的差距,这就好比如果你现在出国,我能告诉你的,皇上能搞借你的,只有在外国要入乡随俗,别犯了人家的忌讳,给朝廷找麻烦,而像英吉利或者法兰西这样的国家就会对他们即将远行的人民说‘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你的祖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我们现在是弱国,不惩治这位英雄,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百姓为他的一是仗义丧失他们的儿子,丈夫,兄弟,你说我对得起谁比较重要。让他们为国而死,也该算是对得起他们了。”
李冼沉思片刻,神色认真了许多:“师傅自然是问心无愧,但是后世之人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师傅的苦心,恐怕他们会说,师傅为了取悦洋人而残害自己的同胞。”
“我说了,变革总要有人牺牲。有人要牺牲性命……”沈哲说着解开了凡尔赛脖子上的铁链子。“而有的人就注定要牺牲他们的名声,你要是没有这个准备,就给我回家睡你的觉,别在我面前晃荡。”
拿着那块清陵卫的铜牌,圣母皇太后的手都在微微颤抖,此时他有多紧张,连她自己都估量不出来,很多年她都没有过这样的心神不宁了,上一次,还是在咸丰先帝大行的时候,长久的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楚。
“这个东西,应该没有什么人看见吧。”圣母皇太后强作镇定,才让她的声音没有像她的手一样颤抖。
她此时是真心听到的回答是“圣母皇太后放心,微臣已经妥善处理。”
可是偏偏事与愿违,只见面前的年轻官员,扑通一声跪下,叩首道:“圣母皇太后开恩,罪臣不才,只是这块铜牌,当时是悬挂在显眼的位置,微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么说法兰西公使也看见了。”
“是。”
圣母皇太后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沈卿家,你也供职清陵卫,知道清陵卫对大清来说意味着什么。”
沈哲垂首道:“是,臣死罪。”
圣母皇太后摇摇头说道:“你死又有何用?杀人者偿命,知道凶手是谁了吗?”
“微臣正在清陵卫中排查丢失通牌者,这一排查才知道丢失铜牌的不止一人。”
“混账!”圣母皇太后咬牙道:“这铜牌象征着清陵卫的身份,而这个身份,象征的是朝廷对这些人的信任,这帮不知好歹的狗奴才,把朝廷的信任当成什么,把皇上的恩典当成了什么?沈卿家,你即刻去对法兰西公使说,这次的事情,哀家绝对会给法兰西一个交代,不会让他的儿子枉死,哀家这次是宁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所有丢失清陵卫铜牌之人,格杀勿论!”
“微臣以为,此时应当在做商榷。”
圣母皇太后闻言,不满地问了一句:“怎么?怕哀家记恨你不成。”
“为臣不敢,只是微臣害怕……”
圣母皇太后是个急性子的人,最见不得人卖关子,尤其是在紧张的时候“说,你怕什么。”
那年轻官员没有抬头,一字一句地说道:“微臣害怕,法不责众。”
“众?”圣母皇太后实在不能抑制自己的嗓音了:“怎么还有众出来了,没有通牌的,究竟有多少人。”
“微臣粗略……粗略……保守估算了一下,可能要将近半数。”
“半数就半数,我大清缺什么都不缺人,仰仗这帮废物,哀家看也是难以保我爱新觉罗家的太平。”圣母皇太后不愧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顷刻间就冷静了下来,看得一边的同治皇帝几乎是目瞪口呆。
“即便如此……”那年轻的官员似乎是言犹未尽。“恐怕此次的事态也难以轻易平息。”
这回轮到同治皇帝讲话了:“怎么说?”
“法兰西公使说,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一定要微臣解释清楚‘清陵卫’究竟是什么,为何在大清的官员编制中从没有看到。而最要紧的是,其他各国的公使,似乎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说清陵卫与前朝的东厂无异。有此衙门长存于朝中,他们难以保障自己的安全,说若是清陵卫不除,他们则要请示国内,多加护卫,而且,微臣收到风声,朝中大臣,似乎也对民间关于清陵卫的事情信以为真,很多人都打算联名上奏,奏请皇上彻底彻查,如果真的与前朝的东厂锦衣卫相类,则是不祥之兆,立志是要将它废除的。”
“混账!”
“臣死罪。”
圣母皇太后顾不得一向威严的形象,开始不安地踱起步子,说道:“这帮饭桶简直是活的不耐烦了。清陵卫是太祖皇帝所创,是他们说废就废的吗?”
“但是微臣以为,为今之计,唯有弃车保帅。”
圣母皇太后闻言刚要发作,载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