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首席外交官 > 第二十九章 苦守危壤,不如施之于民(9)

第二十九章 苦守危壤,不如施之于民(9)(3 / 3)

用,别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连他可以创造机会的条件都没有,毕竟他也拿不太准,朝廷对于私人开办工厂一事到底有多大的忌讳,本来以为,不管怎么样,“万国公馆”完工之前,这件事怕是难以办下来,谁知道,这次老天爷居然对他格外眷顾,不但“馅儿饼”从天而降,还刚好砸在了他手里——当看见西太后他老人家为了江南制造局花费犯愁的时候,沈哲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当下为西太后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良方。

早在1840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江宁条约》,改广州一港通商为五口通商,上海就已经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功地将中国的贸易交流区从珠江沿岸转移到了长江沿岸,但由于清朝长久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长江的航运业潜质并没有得到较为有效及全面地开发。

而此时此刻,欧洲各国都有心思将自己的市场从沿海城市深入到中国大陆的内部,急需要一个可靠的航运部门来保证其交通运输,因此,长江航道这块市场可以赚取的利润绝对不容小视,反正江南制造局造军舰也造不出来,都得向外国进口,能造出来的所谓“先进武器”要是真正跟洋人拼起来也未必能占上风,况且,这几年中西关系趋于稳定,也不会有什么大规模冲突,囤积那么多武器没什么用不说,还有生锈的可能。

但江南制造局作为一个标志肯定是不能废除的,而作为朝廷的“鸡肋”,成本又实在是太大,倒不如让他们发展发展副业,反正造客轮跑航运这事和造军舰比起来,那技术含量肯定是不能同日而语,成本也会低很多,最重要的是前者有丰厚的利润可以赚取,如果经营妥善的话,不但能让江南制造局反亏为盈,还能带动江浙乃至湘鄂一带当年为深受太平天国叛乱破坏地区的繁荣,如果江南制造局的试点成功,朝廷便可以将这种做法因地制宜,在形式加以改变鼓励各个洋务企业实施效仿,这么算下来,别说能为朝廷减少多少财政负担,就是要促进朝廷的财政收入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慈禧太后的心中,现在这个时候,不管能不能给朝廷挣钱,只要能让朝廷少花钱,快点还完一切外债,从此和西方各国两不相干,重新回到以往几千年持续的那种与世无争的状态,那就是天大的好事。

而慈禧太后虽然是那个时代不可多见的女强人,但仍然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存在的那种对于西方各国几乎是出于本能的排斥和厌恶,因此,虽然她可以凭借自己与生俱来的敏感和智慧在朝堂中长袖善舞,能将集团势力协调得妥妥当当,在“政治”——这个基本上是被男性垄断了几千年的舞台上游刃有余,不费吹灰之力,但对于各国势力在在华的利益分布,个中牵绊的了解,就远远没有她洞察朝中党派分布那么敏锐。

而最重要的是,她对自己不了解的朝政很有了解的兴趣,而对于有关洋人的事务,慈禧太后的态度,则是就算是自己一头雾水,也没有搞清楚的热情。

这样的情况就给了沈哲很大的可乘之机,他将所有重点都放在陈述长江航运业务一旦展开,会有多少白银源源不断地涌入国库,到时候别说是还外债了,连重修圆明园也只是一个零头可以解决的事,完全将西方各国对长江航运业务这块“肥肉”的野心给自动忽视,愣是让对他器重如斯的慈禧太后认为,这笔买卖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只赔不赚,乐呵呵地让同治皇帝降下圣旨,快马加鞭地送到了江南,并敦促江南制造局方面以更快的速度将之加以实行。

江南制造局的官员们长期和西方各国的三教九流们打交道,对于中西关系的常识,必然是比深宫之中的西太后要了解得深得多,一眼就看出来,要办这件事,开罪于西方各国是必然的,但一来出于民族情绪,本身就有些想和西方列强对着干一次血气,二来也是怕江南制造局关门大吉,自己从此宦海漂泊,谁也没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而是一咬牙,按照朝廷的最高指示行动,一切听指挥。

航运业务刚开始的确是一个开门红,给朝廷赚了不少贵金属,江南制造局终于尝到了往里拿钱的滋味,劳动热情空前高涨,一时间,江南制造局的业绩蒸蒸日上,不仅多次受到皇帝和两宫太后的大家赞赏,更是以大清国唯一一个不亏本的洋务企业的身份被树立成了提供给各个洋务企业效仿的榜样。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