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处处烽火(一)(2 / 2)
控制区。至于孟加拉和尼泊尔这一带自然被划归了中国的领土,对此这些人也没有表示异议,中国费了这么大的力气赶跑了英国人帮助自己独立,还承诺今后对自己的军事援助,获得一些好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分赃完毕,这些小国纷纷宣告成立并与中国签订了各种协议与条约,至于这些家伙想自己做皇帝还是成立共和国做总统,这就不是李青所要关心的事情了。对于阿拉伯半岛,李青对周雨轩的要求很不理解,在他看来,这片区域除了沙漠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不过在总统的坚决要求下,李青还是找到了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承诺中国将支持他统一阿拉伯半岛,成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条件是中国在阿拉伯半岛驻军并对这一地区的矿产资源享有开采权。
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一直将赶走英国殖民者和统一阿拉伯世界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现在中国人找上门来,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至于矿产,阿拉伯只有沙子,难道中国人能从沙子出找出金子来?于是在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后,一部分中国军事人员开始进入阿拉伯半岛,帮助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训练军事人员,同时李青承诺在1920年之前,中国军队将出现在阿拉伯半岛,届时就是沙特阿拉伯建国的时候。
既然承诺了就要抓紧动手了,在包围了德里之后,空5-7师和重型轰炸机大队在1918年4月15日,对德里进行了大轰炸并使用了特种弹。大火燃烧了两天之后,德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按照周雨轩的命令,十几个军的重炮又将德里细细覆盖了一遍之后,这个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印度古城彻底从地图上消失。
对德里的轰炸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从德里向北的推进过程中,国防军再未遇抵抗,英印军队不战而降。6月8日大军顺利占领印度全境并进入阿富汗地区。在接受当地英军的投降并扶持塔利班政权上台之后,吴佩孚与段祺瑞开始分兵,吴佩孚开始向西进入伊朗,段祺瑞则向北进入俄国境内。
此时俄国的军队都集中在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地区,所以段祺瑞这一路的进展十分顺利。到1918年年底,段祺瑞基本已经肃清了里海以东和巴尔喀什湖以北的港大区域,前锋已经接近鄂木斯克。
而在新西伯利亚对俄军进行包围的王士珍和张作霖则郁闷得很,从1918年春夏之交,两人率领13个军就完成了对新西伯利亚的包围。对于这一地区,周雨轩可是明确指示将来是要纳入中国的版图的,所以自然不能直接用重炮轰平了就完事了,毕竟这是俄国在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里面可是有近二十万的平民的。而躲在城里的俄国西伯利亚军团统帅阿历克谢维克多罗维奇格拉乔夫似乎也看出了国防军不愿攻城的迹象,既不出城战斗,也不投降,就和国防军这么对耗。
仗打到这个份上,王士珍尽管自诩足智多谋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了,强攻了几次之后,效果都不太理想,只好将俄军的这八十万人团团围了起来。8个军的骑兵则开始四处出击,清除这一地区的俄军残余份子。
国防军的后勤部门可是尽职尽责,各种补给源源不断送到了前线,可俄军被困到了城里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八十万俄军,加上二十万的平民,每天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尽管在此之前囤积了大量的食品弹药,可谁也没想到这一挺就是半年啊。1919年开春,新西伯利亚城里的猫都饿死了,因为连老鼠都让这些俄国大兵抓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