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2 / 3)
么事情,插言道:“大人,这太后万寿一事,属下认为还是应当顺着老佛爷的意思,北洋把着关税,不拿出些孝敬来恐怕是说不过去,太后那里大人也不好交代。”
“幼樵,理是这么个理,可钱从哪里来啊?关税洋人拿去了大半,就算有些节余,别忘了,翁同和盯咱们可是盯得紧紧的,就算拿出钱来,都得参咱们一本,说北洋有银子还哭穷,更别说没有银子了。”
“大人,给朝鲜和水师的饷银刚刚解到了,就把这两百万两孝敬上去,就说是北洋上下愿将饷银孝敬给太后。其实太后也不缺这个钱,就是要看个心意。万寿一事朝廷已经拨了专款三千万两,咱们这几个钱就是个添头而已。”
“也只好如此了。对了幼樵,上次盛京的裕禄说他手下有个团练,带兵很有一套,现在东北已经是路不拾遗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你有空去一趟,看看是个人才的话就笼络一下,北洋现在能打仗的没几个了,要钱倒是一个比一个厉害,是该换换血了。”
“下月属下去盛京视察关税,顺道去拜访一下大人看重的这个团练。”
此时的日本京都,也有个人在头疼,日本的人神-明治天皇。在他的御座前面,是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在喋喋不休地报告着大清国的军队调查。从明治懂事以来,大清国就象一块大石头,一只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北洋水师的定远和镇远两次到长崎添煤加水,高大得象山一样的舰身就总是出现在自己的噩梦里。也许军部这些狂热的家伙说得对,以国运相赌,在大清最虚弱的时候去征服他,为后世的子孙赢得一个没有噩梦的未来。
想到这样,明治打断了山县有朋:“就按军部的意思吧,皇宫将拿出三十万日元,各级官员也把自己的薪俸拿出十分之一来,再让国民也都捐献一些,购置舰船,扩充常备军。山县,我能做的只有这些,剩下的就拜托各位了,请为日本的明天努力!”
“哈依,整军之后,我将亲率天皇陛下的勇士,登陆朝鲜,击败我们的敌人!”
就在中日为了不同的目标做着不同的准备的时候,周雨轩也在煎熬中一天天地数着日子,不禁有一种前世参加高考之前的感觉,自己只能是尽可能地做着准备,可结果如何,会有什么意外,谁也说不好。马上又是冬天了,向德国订购的机械、炮弹都已经运到东北。周雨轩将炮弹囤积到了旅顺附近的宁海,詹天佑和吴仰曾等人需要的机械也都给送了过去,发电厂设在七台河附近,让詹天佑找人忙乎去吧,自己已经没时间关注了。
囤积大量的炮弹和煤是源于后世周雨轩看到的关于甲午海战的一些资料。据称当时北洋水师缺煤少弹,定远、致远两艘主力舰加起来备弹三发,其余都是实心的教练弹。自己所做的这些不知道能不能改变历史,至少北洋水师不会因为没有炮弹只能用船去撞沉对方了吧?自己也只能为北洋水师做到这一步了,不过现在头疼的是,怎么把这些东西送出去呢?贸然前去只怕会被认为别有用心吧?正在头疼之时,警卫员报告:张佩纶求见。想瞌睡遇到枕头了,自己的运气还真是不错。一边想着周雨轩一边迎了出去。
张佩纶一路赶来,觉得裕禄所言非虚,的确有些清平盛世的味道,等见到了周雨轩不禁有些愕然,实在是对周雨轩的年龄有些吃惊。一阵寒暄之后,张佩纶慢慢将话题引向了李鸿章:“鄙人临行之时,李中堂曾对周大人整顿团练、兴办洋务颇有推崇,大人高才屈尊于小小团练的位置,岂不是明珠投暗?未知大人可有为国效力之心?”
“幼樵先生客气了,小人并无大志,只想护卫乡里,保全一方百姓而已。中堂大人手下能人干吏如过江之鲫,小人如若依附中堂大人徒增笑尔。再者,幼樵先生欲立我于危墙之下乎?”
张佩纶听周雨轩如此说话,心中顿时不悦:“周大人觉得李中堂就是危墙吗?”
周雨轩站起身来,向张佩纶深施一礼:“中堂大人在下十分钦佩和仰慕。世人皆以为李大人在洋人面前丧权辱国,我却认为没有李大人,大清被割去的领土,被拿走的银子恐怕更多。弱国无外交,李大人为了大清忍辱负重,我请幼樵先生代李大人受我一礼。”
听周雨轩如此说法,张佩纶不禁有些感动:“周大人可谓中堂大人的神交知己,大人目光如炬,可否详细说说?”
“李大人身为汉人权倾朝野,已为朝廷所忌,前有后党打压,后有帝党掣肘,李大人在中间进退皆难,其一也。东瀛倭人蠢蠢欲动,与我大清一战迫在眉睫,若战事起,李大人首当其冲,败则北洋基业化为乌有,胜则李大人位及人臣朝廷不能赏又不能不赏,其二也。有此两者,幼樵先生以为我危言耸听了吗?再者,时局艰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危墙者又岂止中堂大人一人?”
张佩纶听完顿时也觉得是一身冷汗,起身对周雨轩一躬身:“大人果然高才,请问大人如此危局应如何化解呢?”
周雨轩长叹一声:“小人愚钝,无计可施。不过我有一句话请幼樵先生带给李中堂。”
“大人请讲。”
“请转告中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