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满洲包围圈(4 / 5)
在那边已经是抽调不出兵马镇压了,代善把手笼在袖子里,豪格用手支着额头,脸色不好看,却都已经拿不出主意了。
此时众人都是想到了一句话,汉人的话语形容的真是贴切,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许就是如此了。
站在正堂当中的摄政王多尔衮走来走去,也是不知道该从那里拿出兵力来,尽管这两年年景有些缓和,可经济情况并不是那么好,按照以往的做法,阿巴泰率军入关劫掠,会带回大量的物资人口。
有这些作为补充,满清也就能熬过这艰难时光,但如今却是反了过来,好在多尔衮按照皇太极临死的吩咐,各处收缩,这才勉强维持了下来。
如今到处需要兵力,多尔衮却不敢搞抽丁动员,生怕损伤了农时,第二年整个的局面就要崩溃,多尔衮什么镇定从容睿智的形象全都是丢在了一边,在正堂上走来走去,焦躁地说道:
“围城太过消耗,多铎折腾了这么久也没有结果,让他和鳌拜,从汉城那边撤回来,在定辽凤凰城和朝鲜义州那边镇守,守着辽南辽东这一边,鳌拜率领镶黄旗的兵丁回盛京,在这里机动。”
多尔衮涩声的说出自己的布置,一名正白旗的笔贴式在那里飞速的记录,不时的抬头看看两边的两位亲王,如果代善和豪格有异议,那多尔衮的话就不能形成命令,不过两位亲王都是沉默。
过了会,肃亲王豪格才说道:
“让多铎和鳌拜多抓些朝鲜的民夫回来,总算是个补充,要真是万不得已,男丁都被动员起来作战,总要有干活的人……”
听豪格这么一说,多尔衮却想起了方才所说的事情,洪承畴那边关于吴三桂的意见,如果招降了这么一股力量,那可真是极大的补充,可如今这个局势,大明的辽镇兵还有投降的必要吗?
摄政王多尔衮咳嗽了两声,沉声说道:
“本王有个法子,那明国的总兵吴三桂手中兵马、人口众多,又一直……”
话刚说了一半,就听到外面的府中有尖叫和哭喊,这局势如此的崩坏,可这些混账奴才还让人这么不安生,代善和豪格都是把注意力转向尖叫的方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多尔衮的脸色都已经是变黑了,处于爆发的边缘。
屋中这么沉默了一会,能听到外面开始有些喧闹,多尔衮刚要吆喝亲兵,王府内的管家却跌跌撞撞的走了进来。
这屋中的众人都是身份尊贵之极,门被推开,这名管家就低头跪在那里,有些惶惶然的开口说道:
“主子,主子,洪先生在自己的住处上吊了!”
距离双方在亭中商谈还不到两个时辰,刚才那洪承畴还是神色如常,怎么突然间就上吊自杀了,屋中的三人都是面面相觑,洪承畴到底有什么本事,代善和豪格并不知道,不过当年皇太极极为看重,就说明此人的重要性了。
而多尔衮更是知道这位前大明蓟辽总督的能力,这样的人物真就好像是满清的宰相之才,将来肯定要大用,怎么说死就死。
不过也就是这样了,对多尔衮来说,不过是死一个谋士,对代善和豪格来说,不过死一个无关紧要的汉人而已,多尔衮不耐烦的挥挥手说道:
“死就死了,弄出去埋了就是,来这里聒噪甚么!”
生前洪承畴自觉得颇被满清上下器重,荣华富贵不在话下的,想必没有预料到今天的这种局面,女真人看汉人,就是看奴仆牛马,并不平等相交。
这时候,那边跪着的管家举起一张纸片,开口又是禀报道:
“这是在洪先生住处看到的纸片,可能是死前所写,请王爷过目。”
多尔衮冲着边上的笔贴式点点头,这名正白旗的书办上前几步接过那张纸片,大概扫了几眼,朗声的念道:
“悔晚死三年,恨取辱万载……”
多尔衮和代善、豪格三人再怎么接触汉家的文化,一些细节的东西也不会理解,至于详细的意思,这名笔贴式也不会多说,免得在这个不合适的场合被殃及池鱼。
突然间,多尔衮心里莫名其妙的烦躁异常,冲着那名管家和笔贴式挥挥手,让他们退下,摄政王府的管家本以为这每日间都给王爷参赞机要的洪先生是何等重要的人物,他突然自杀,如果自己不及时禀报,搞不好是大祸临头。
可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居然是这样的局面,几位王爷根本就是无动于衷,还记得当日间王爷养的一只海东青死掉,王爷都是好几天没有笑脸……
这名管家一边琢磨,一边退了下去,心想多亏自己没有多话,把洪先生从绳套上解下来的时候,这位先生脸上还有无奈的苦笑,颇为的怪异,也不知道到底是在想着什么,这王府客卿的荣华富贵不享受,去死什么啊。
早在两年之前,大明朝廷就专门设祭招魂,还有专门的祭洪辽阳死难文,到现在大明还没有人知道洪承畴投降了满清,现在洪承畴的死,更不会在满清的上层中激起什么波澜,不过是个投降过来的破落文人想不开罢了。
当日间,洪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