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将有大事(4 / 5)
一切都是丢开。
彻底的把自己当成一名无忧无虑的平民百姓,山东地方有李孟庇护,太太平平,所要做的也就是好好享受生活,改名木恭镐的周王还有他的家人,快活的很。
周王世子木慈安算是大明皇族之中难得喜欢读书的人,可大明对宗藩的态度,就是你越昏庸,对朝廷的害处也就越小,就会被认为是忠谨醇厚,越是想要有一番作为,那说明心有悖逆,图谋不轨。
比如说唐王在鞑虏入关的时候,曾经募集了三千兵准备进京勤王,这也算是难得热血行为,可却被圈禁在河南,死在兵祸之中,这周王世子木慈安尽管是读书不少,却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一向是郁闷的紧。
来到山东,放弃了王族的身份,却发现天地间这样的宽广,自己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听说山东准备在明年自开科举,他也准备去试试,看看能不能一展自己心中的抱负,也算是不枉来人世一次。
至于木夫人这些年在开封城,每次想起女儿都是流泪哀伤,这次来到山东之后,见到女儿和外孙,什么荣华富贵,都是被她丢到了脑后去,每天欢喜的了不得,至于周王的孙子,每天跟着李宏还有山东这些高官子弟一起疯跑疯玩,也是不亦乐乎。
这等贵戚之家,那里尝过什么阖家团圆的快乐,哪里知道平凡生活之中的趣味,来到山东,却都是领会到了。
尽管周王一家放弃了王位和尊贵的血统,隐姓埋名来到山东,尽管一家人对这件事尽量避而不谈,但大家却知道自己和别人都没有一点的后悔。
周王来到济南的第三天,多喝了几杯酒,曾经在酒席山和自己的夫人还有儿子说道:
“能来山东,原本以为是不得已为之,看这大势,来山东没准是大福气,我家在开封素来行善赈贫,看来这积德是有回报了。”
中秋家宴,本来李宏也是坐在男丁这一席面上的,李孟在现代的时候,一般这样全是长辈大人的宴席上,不会让小孩子上桌。
本来这种事情,不过是管家罗西报过来一个名单,然后李孟安排就是,结果李孟说出小孩子就没有必要上席这句话之后,整个齐国公府都是被惊动了,过来劝说的还是孙传庭和刘福来这样的德高望重之辈。
这时候,李孟才算是反应过来,李宏是否上席,已经隐约牵扯到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很多人都是把自己安排当成了一个暗示。
想明白这一点的李孟真是哭笑不得,也就不再坚持,回到内宅说给女眷们听,倒成了一个笑话,嘻嘻哈哈了好久。
坐在这酒席上之后,席上不是文人就是老头子,李宏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呆的住,没吃几口,就闹着要出去玩,席上的男人们也不是管孩子的,索性是放他出去疯了,这段时间,李宏和比他大一岁的表兄相处的很好。
颜参政看着自己的外孙,满脸都是慈爱之色,其余的几位也是悠闲自得,中秋佳节,这样全家团圆,实在是惬意的很。
军国大事,在这样的宴席上也不能讲,李孟笑着谈了会闲话,和身边的几个人聊了聊家长里短,喝了几杯酒。
对这样的礼仪场合,李孟向来是应付的颇为笨拙,正闲聊间,看见一名亲兵站在正门处躬身,李孟站起身来,冲着桌子周围的人说道:
“小海要去登莱督练兵马,事情紧急,今晚就要启程,我要去送送他,怠慢了,诸位莫怪。”
尽管和桌子上的几位长辈平辈的关系,可他是山东之主,自然有所不同,颜参政、周王还有刘福来都是笑着说道:
“正事要紧,你且先去。”
李孟点头致意,大步走出了门,边上的颜参政微微点头,笑着说道:
“这小海也是国公的亲信人,不过年纪小,总是在齐国公身边历练,这几年也是成长起来,该外放出去独当一面了。”
相比于周王一家,颜参政算是对胶州营有所了解的了,这番话倒也是中规中矩,不过边上的刘福来却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眼下这样的闲谈,也没有必要驳李孟岳父的面子,其乐融融的多好。
李孟没有出国公府之前,就已经是换上了甲胄披挂,倒不是他要出征,而是给王海送行,却要搞得正式隆重一些。李孟经常是感叹自己身边无人,可这次要办的事情,还真是要派出亲信人才能办。
跟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李孟能感觉到王海的成长,一个毛头青涩的小伙子也是逐渐成长为一名杀伐决断、成熟沉默的大将,这样的人才,如果还是圈在自己的身边做亲卫,未免是太可惜了。
说是今晚启程,按照规矩,王海领着人已经是驻扎在了城外,中秋佳节,济南城中有没有什么贫病的人家,人人都是在家团圆,路上可是安静异常。
济南城的南门外五里处有一处炮术操练的校场,校场边上有几处房舍,有两间屋子有灯火闪动。
听到外面有人通报,屋中在那里等待的人都是站了起来,门被推开,李孟大步走了进来,在屋中,王海身上穿着商人的服饰,站起来行军礼都显得颇为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