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再入城,终有报应(4 / 5)
城墙修缮的完备,各种工事器械也是齐整,而且招募的民壮士兵作为城中的民团乡勇。
这样的防御,这么多年来也是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麻烦,也不是没有小股的强盗混入城中的事情,可都是逢凶化吉,从容解决了。
但匪盗进城,总归是要动刀兵杀伐,要死人的,屋中这些生意人也是难免会惊慌失措,作为大东家,高岳闵却显得高人一筹,他很是镇定的扬声说道:
“慌什么,又不是没有经历过这等事,敲梆子敲锣,把各处的男丁都给我招呼起来,拿着家伙顶上去,派人点烽火,不出两个时辰,在孝义的官兵就能赶过来。”
高岳闵的从容镇定,倒是给屋中的众人定了定神,高家和盛家都是养着大批精通武技的护院,两家甚至还有三四十杆鸟铳,弓箭一百多张,都是那种质量上好的兵器,很多的官兵队伍都未必有这样的装备。
而且高家和盛家的大院院墙又高又厚,也有些特别的设计,论起防御来,不比平遥县城差多少。
要是能顶住这些进城强盗的攻势,等到孝义的官兵赶过来,强盗们就要撤走了,到时候,一切都会变得安全。
山西的八月夜晚,已经有丝丝的凉意,站在正厅门口的高岳闵却完全注意不到,城内的喊杀声渐渐的高起来,但听着周围的动静,应该是那些容易被攻击的店铺遭难,戒备森严的两家大院还没有问题。
梆子和锣声都是被急促的敲响,院子里脚步声、女人的哭喊声,还有护院头目的调遣声音混杂,乱成一团。
高盛和的大东家高岳闵见过比这惊险得多的场面,在草原上的马匪之流还有那些所谓的野女真部落,那都是类似禽兽一般的。高岳闵正在想着,汾州的盗匪谁敢找上门来,或许是其他州府的盗伙。
这些人还真是胆大心细,居然趁着新任总兵的大兵过境之后才发动袭击,对了,陈永福的兵马距离这里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路程,快马甚至不需要半个时辰,等着大兵赶到,这些蟊贼就再也猖狂不起来了。
只不过,想到这里,高岳闵脑海好像是一道闪电闪过,猛然的想到了一个可能,这个可能让岳闵的嘴唇都是颤抖了起来,他现在死死的盯着城西的方向,那边是烽火台的所在,一定要点燃,点燃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平遥县城的守城士兵因为饷钱拿得足,所以做事还算是用心,晚上负责县城守御的那个把总也是派人去巡逻守卫。
所以在西城城墙上的士兵对强盗到底怎么进的城实在是摸不清头脑,城内除却高家和盛家之外,就是他们的伙计,客栈里面的那些客人也都是经过核实查证的,绝对不会有什么身份不明的外人混进来。
平遥城的士兵的确是忠于职守,因为他们在当值的时候,可都是住在城头的窝棚里,就是为了有事快些反应。
但他们被警醒却不是被城头那些挂着铃铛的绳网,而是被高家和盛家的梆子和锣声惊动的。
起来的士兵们甚至比高家和盛家的家人更加的惊慌,因为他们知道,在这样的情况被人摸进城中,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城门被人从里面打开,这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城头惊慌失措的士兵们在军官头目的吆喝下才知道去点燃烽火,烽火台是在城墙上的一个高处,有个用砖石围起来的大坑,里面都是浇了油的干燥木柴和牛马粪便,点燃之后就有浓烟冒出。
士兵们乱哄哄的朝着烽火台涌去,拿着用来照明的火把,到了这坑前,拉开遮蔽,把火把探下去就要点燃。
但是伸进火把,火把却直接灭掉,已经是完全慌神的士兵们伸手就挖,一碰那火坑各个大叫起来,那火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填满了湿土,而且看湿度,就应该是下午填上的。
山西各城,特别是太原、汾州、大同这几处,每个城池斗备有烽火台,并且要例行检查,因为蒙古鞑子入寇,经常是从山西这边进来,从边境到内部,多点燃一个烽火台,就多一分警示。
三天检查一次烽火台,这是规矩,说明这湿土就是这几天被填上的,这让这些士兵更加的心惊,晚上除却例行的几次巡视之外,大家都是在偷懒睡觉,怎么这也让对方抓住了空子,而且这说明敌人正在城内。
聚在烽火台的这边士兵,很快就是证明了自己的猜想,已经有人打着火把冲上了城,看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是平民的打扮,可手中兵器,举止队列,可都是精兵的气质,到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反应就是拼了。
平遥县城军兵的小旗拔出刀,嘶声喊道:
“高老爷待咱们不薄,出去和他们拼……”
声音嘎然而止,这名小旗看着胸口冒出的刀尖,双眼凸出,喉咙间嗬嗬作响,噗通一声的载到城头的青砖面上,他模模糊糊的听着身后的部下带着哭腔说道:
“三哥,对不住啊,兄弟还有老婆孩子,身不由己……”
有件事情前面已经提过,城内除却高家、盛家的私宅之外,就是他们的店铺和仓库,这些乡兵的家眷和产业都是在城外,既然都是在城外,那自然防备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