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蓟州,刀与笔,名正言顺(3 / 5)
”
“阿玛教训的是,孩儿记得的。”
岳乐闷声答应道,现如今在满清境内的几个大城之中,满洲的贵族和官宦人家都以模仿汉人的富贵生活为荣,而那些老一辈的军将对这个则是很不以为然,多有讥刺,其中多尔衮三兄弟就是喜好此事的典范,多铎更是如此。
那图里琛虽然是草原上的大贵族,可每年在盛京的时间比在草原上要多得多,盛京的习气也是沾染了不少,阿巴泰这等老派人物自然看不上。
阿巴泰想了想,压低了声音说道:
“两白旗那边还得要照顾好,今日开城的所得,让他们那边多分些。”
岳乐向前一步,显然是有些不懂,阿巴泰没好气的开口斥责道:
“现在皇帝的身体这模样,将来还不知道会如何呢,咱们总要做个准备,免得接下来还是个冷灶头。”
阿巴泰虽然是得了皇太极的恩惠,这次率军征明,捞取功勋富贵,而且还有执掌正蓝旗的可能。但这样的层次的大贵族,在皇太极身体愈加衰弱,两白旗势力愈发的扩张,还要考虑个将来如何。
“下次开城,让胡里海贝子领着两白旗的人去打前锋,让他们来赚这个便宜,这几个人也是上次跟着睿亲王进来的,打老了仗的,不用担心出什么岔子。”
岳乐点点头,自去下面安排。
对蓟州城内的抢掠已经是完毕,这是此次入关打下的第一个城池,尽管城内人口不少,可毕竟不能带着人口行动,所以除却各个贵人们抢来的美貌女子,充作民夫的青壮,其余的人都是被屠杀一空。
蓟州城内的几万大明百姓被屠杀一空,这不算什么,京师中的皇帝和大佬根本不会觉得这是怎么样的损失,目前京师的安危才是最主要的,告诉鞑虏大军入关来袭消息的,正是蓟州城用整个城池和百姓性命所争取来的。
若是换到平常,崇祯皇帝或许还会掉几滴眼泪,发一封罪己诏,可此时鞑虏大军距离京师只有两日不到的路程,那还顾得了什么别的,带着召集兵马旨意的信使从京师蜂拥而出,去往各个军镇。
北直隶之地的两总督、六巡抚、八总兵都是被勒令率军回援,如果不是山东大军去往南直隶平乱,恐怕也是在召集之内。
至于那些兵马驻扎的地方没有了军队的保护,会不会受到鞑虏的荼毒,这就不在崇祯皇帝和朝廷诸公的考虑之中了。而驻扎在黄河北岸的督师侯恂部,也是在信使的催促之列,可惜侯恂和山西总兵许定国都是在山西边境召集边兵,不能前来。
北直隶各处的兵马迅速的调动,都是朝着京师的方向汇聚,各处的督抚军将这时候行动都是很快,因为大家都知道京师那边工事完备,聚集的兵马也多,军队兵马多,自然安全系数也大些。
总比呆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势单力薄,等到鞑子的大军过来,落得和蓟州城一样的下场,大家都是忠义之心高涨,率军急赶。
但京师地方在十一月初十才得到确切消息,鞑子大军在打破蓟州之后,并没有向来京师,反倒是折向南。
攻破宝坻城,打下香河,终于是到达了运河的边上,在通州的京营提督刘元斌战战兢兢不敢出。
沿着水路行进,尽管运河封冻,在运力上借用补上,可取水方面方便很多,而且运河两岸,多有大明为了漕运运输建立的大仓库,打破这些仓库,对军需补给也是有很大的方便,从这时候起,几万满清大军的行军速度开始加快了。
而在鞑子大军和山东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能阻隔鞑虏行进的军队和地形,一马平川,是大平原。
这次的鞑虏大军行进,尽管阿巴泰和一干满清军将不把明军的战力放在眼中,可还是中规中矩的进行了战场遮蔽。大军行进的时候,满蒙轻骑四出,遮蔽战场,封锁消息。
鞑虏大军的这种行为,却是歪打正着的给山东的探子造成了麻烦,在北直隶京师和一些要点上,灵山商行都是有分号放置,说白了就是传递情报的据点,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把京师和北边的消息尽快的传回山东。
但满清大军在几条北直隶和山东必经之路上的战场遮蔽,却让这些探子不是被杀,就是要绕路行进。
自然这传递消息的时效就要差很多……
尽管胶州营收回了在郑家代为管理的战船和兵船,不过事情并没有像郑家高层想的那样变糟,郑家仍然可以在山东购买大量的私盐,在私港上停靠商船,正正常常的做他们的生意。
而且因为在灵山私港豪商的增多,从南洋和江南运送来大批货物的郑家反倒是赚到了便宜,比从前利益增加了不少。
唯一能担心的是,从美洲和天竺那边过来的西洋商船,渐渐的也都知道了这个灵山私港,都是开始过来经商做买卖。
曾经被山东盐帮私下拘禁抓起来的郑三,还是郑家的船头,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有这样的经历,这些日子反倒是因为出手大方在郑家的船队中声誉越来越好,十一月十二的时候,他的船又是从北面回来。
按照他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