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英迪莎尔的烦心事(2 / 5)
道路上,处处是陷阱、步步有荆棘,必须小心谨慎。
天步维艰啊!
古人云“不可怒而兴师”,他准备好好夯实后方,同时等待自己对罗慕洛的怒火彻底平息,再以绝对冷静的心态。将小亚细亚一举拿下!
那么,宝藏究竟如何呢?
曼努埃尔一脸吃到狗屎的表情,他告诉楚风,根据这些字母拼写出的意思,那笔宝藏的埋藏地点不在别处,就在当年阿尤布王朝苏丹在海法城的行宫,也就是楚风现在所处的宫殿之中!
具体位置,则在那座地牢下面。
想到朝思暮想的、作为恢复阿萨辛教派势力,重建鹰巢费用的巨额宝藏,竟然在地牢之下,自己被关在那儿,也就是说被关在宝藏上面将近一个月,曼努埃尔就哭笑不得,不知道这究竟是一个喜剧,还是命运的讽刺了。
三小时后,皇家卫队的侍卫们从地牢向下面挖了两米多深,终于有处坑中发出叮当的金属碰撞声,挥舞着铁锨的柳乘云惊叫起来:“金子、是金子!”
大锭大锭的金银裹在朽烂的木箱中,从地下起出,最粗略的估计,这笔财富的价值也超过了五亿大汉金钞。
发财了!
~~~
英迪莎尔混上热那亚人的船只,从小亚细亚半岛南缘出发横跨地中海东部海域,一帆风顺。很快就来到了大汉治下的海法城。
大汉的直辖区域最西也只到盛唐时的昭武九姓、河中之地,中亚、印度、波斯、南洋等地都实行藩属统治,由受大汉册封的当地统治者管理,或设或不设总督府
——若是有相对独立的大国就不设,譬如印度,若是若干小国或者城邦,譬如南洋就设总督府协调诸多藩国和宗主之间的关系。
海法城并不由大汉直接管辖,这里仍然由阿拉伯的谢赫统治着,以夷法治夷民,而涉及大汉公民的事务,则用汉法处理。
不过。因为海法是大汉皇帝行宫和统帅部行营所在地,这里的一切难免被打上了大汉的烙印。
英迪莎尔见到的海法城,比她几个月之前经过的时候,更加美丽、清洁、繁荣富饶了,街上往来的行人熙熙攘攘,包着缠头的印度人,戴着头巾的阿拉伯人,穿着绒织条纹衫的高加索人,头戴尖顶帽的塞尔柱突厥人,灯笼裤的拜占庭人和紧身裤的西欧人,各民族的来客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就算是虔诚的穆斯林、仇视大汉卡菲勒的英迪莎尔,也不得不承认大汉到来之后,这座城市焕发了新生的光彩。
汉军用刺刀和枪炮,带来的却是持久的和平,大汉崛起以来战必胜攻必克,又拥有常人难以理解的能发出雷霆的可怕武器,所有人都相信大汉治下的城市是安全的,没有任何势力会来捋虎须,所以各地的商客都愿意到这里来贸易,城市周边的游牧部族和农夫,也愿意到这里来出售他们的水果、小麦和牛羊。
“难道大汉就没有什么坏的地方吗?他们可是卡菲勒呀!”
英迪莎尔有点儿不甘心,东看西看的想找到大汉堕落、残暴、血腥无道的证据。
她这次来是想救出父亲曼努埃尔,她决不相信虔诚的父亲,亲自去过安拉的天堂的穆斯林,会改变信仰,向卡菲勒皇帝效忠。这位阿萨辛大师带着面纱在城中行走,试图了解这座城市最近的变化,为即将的行动做充足的准备。
可当她发现海法城的居民似乎并不如想像中那样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内心深处就有了隐隐的害怕,这害怕是什么,连她自己都只能埋藏于潜意识中,不敢去想。
终于,英迪莎尔发现了感兴趣的一幕:一名汉人领着几名高大健壮的阿拉伯男子,身穿制服手持长鞭呼啸而过,有个正蹲墙角小便的印度人(猫注:印度男人是蹲着小便的,并且随地。呃~残念)立马提着裤子要跑路,却被这些人追上了,那汉人一声令下,他的部属就挥动长鞭,劈头盖脸的抽下去,打得印度佬哭爹叫娘抱头鼠窜。
“为什么要打他,大汉就如此残忍凶狠么?”英迪莎尔不屑的撇了撇嘴,虽然她也很讨厌印度佬随地大小便,可觉得劝说一下就是了,因为这个就把人打得头破血流,未免太过血腥残忍,想来也只有凶残的卡菲勒才做得出来。
不料话音虽轻,却被旁边一位裹着黑色头巾的大婶听了去,她不满的嘟囔道:“姑娘说得轻巧,要是不抽他几鞭子长长记性,印度佬改得了随地大小便的毛病吗?我这里开了个油茶铺子,总有印度佬趁人不注意就在旁边拉屎撒尿,哼哼,我巴不得抽他个头破血流才好呢!”
英迪莎尔想想也是,便问那大婶这些抽鞭子的是些什么人。
原来大汉西征以来,统治的藩属地区越发广大,同时大汉鼓励工商,城市越来越繁荣,番汉杂处、民族众多,市面上杂七杂八的人混在一处,就有了种种事端。
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完全按照大汉法律来处理吧,这些地方又是藩属,对夷民汉法并不适用——当然不可适用,否则夷民受汉法保护就和大汉公民一样了。
就拿楚风所在的海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