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是你逼我的(2 / 3)
元辅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一下,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若错过了,你将永远后悔的。”
吴三桂马上听出了话外之音,“此事是元辅的主张?”
“元辅对于两位将军与辽军将士们的忠心从来不怀疑,他相信若有一天朝中真有人作乱,你们肯定会再次举兵入京勤王的。”
“我们会的。”吴三桂终于觉得自己不那么迷惑了。
不过当冯元飙把刘钧的两个附加条件说了出来后,吴三桂的笑意尽去了。
“朝廷不粮饷,辽军自已解决?禁止越界,一越界就将视同谋反?”
吴三桂搞不明白了,这算什么?
送冯元飙回帐休息后,吴三桂与祖大寿坐在帐中沉默了许久。
“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条件。”祖大寿抬头望向吴三桂,开口道。“没有粮饷,我们如何撑的下去?广宁锦州两地的百姓全加起来,都不会有二十万人。没有朝廷输送钱粮,我们连一万兵马都不一定养的起。”
吴三桂头也没抬。
“可我们现在继续下去。根本没有半点胜算。”
祖大寿接着道,“就算我们先谈粮饷问题,你觉得满清会同意我们与朝廷议和吗?到时他们第一个会反对,肯定会出兵对付我们的。那时你觉得朝廷会出兵帮我们吗?这就是一个阴谋,一个诡计,他们假意招降,实际上是要借刀杀人,借清人之手除掉我们。”
“你想想看。哪有这样的好事。我们都起兵反叛了,而且我们现在并没有占据什么优势,朝廷却会开出这样好的条件?这就是彻头彻尾的阴谋,我们千万别当了他们的当。”
“那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继续打下去吗?我们一无粮草,二无军心,如何打?刘继业弃守辽西,把兵马都缩回了长城防线,以我们现在的状态,永远不可能攻破长城防线的,更别说打进京城去。”
“刘继业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固守长城防线不出,我们自己就撑不住。等夏天一到,那时我们粮草不继,撑不下去要退兵的时候,他刘继业再从海上绕后登6,在我们归途半路拦截,我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吴三桂现在十分后悔当初一时冲动就起兵了,结果落入如今这种艰难的境地。
朝廷的招降,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一丝逃离这种处境的机会。
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一面是刘继业的钢铁防线。一面是后方的清军,加之此时缺粮少饷,简直就是绝境了。
就算吴三桂想跟刘钧拼命,都找不到机会。饭都吃不饱。拿什么打仗?
“楚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尤其是火器犀利。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打防守战,而且还有海上机动优势,可以迅机动运输兵力。现在他把辽西弃守,使得我们不得跋涉千里与他们作战。不论怎么打,我们都毫无胜算。”
祖大寿长叹一声,“那我们也不能相信朝廷,就算他们并非想要借刀杀人,可只要他们不肯给粮饷,我们就在辽西撑不下去。”
“舅父之意,我们又当何去何从?”
“我觉得我们不如干脆降清算了,既然大明不给我们粮饷,不让我们活下去,我们自己又解决不了这问题,那我们就降清算了,咱们领清国的饷,吃清国的粮。”
吴三桂抬头打量着舅父。
“那边与舅许诺过什么吗?”
这个时候祖大寿也不隐瞒什么了,他从来就不相信朝廷。当年崇祯杀袁崇焕,从那时起他就不相信朝廷了。虽然多年来他还坚持着没降清,那也不过是心里最后的那点忠孝观念的束缚。
如今走投无路之下,他也顾不得那些了。
“睿亲王派人来见过我,他向我承诺,只要我们肯降清,那么大清将为我们封王。辽西依然交给我们驻扎,军民百姓归于我们。他们甚至会让我们单独建立两旗,你是正绿旗,我是镶绿旗,待遇还将在汉八旗之上。”
吴三桂一阵冷笑,“睿亲王倒是好大方。”
“你难道不考虑一下?”
吴三桂叹了一声,“舅父,一旦降清,此后我等必被永远钉在这历史的耻辱柱上,将成为汉贼,为世人所唾弃。”
祖大寿却不屑的道,“你就是太为这些忠孝之名所束缚,我活了这半辈子算是看明白了,忠孝之名固然好听,然则与性命与家族相比,却什么都不是了。你读的书比我多,你自己说说,自秦汉以来,有几个正经的汉家王朝?那么多的胡族入主中原,难道那些人就都抱着忠孝之名,拒不依从?”
“不要为声名所累,今日大明之江山,谁知道他日又为谁所主宰。也许他日刘继业谋朝篡位,也许他日满清入主中原,这都是难以预料的事情。但不管是他大明国祚延续,还是他刘继业开创新朝,或者是满清入主中原,这些对我们来说,都还太遥远了。我们只是小人物,改变不了这些大势,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
祖大寿的语气越的坚定,“我们现在就算降明,可有刘继业在,我们永远别想再出头,而且我绝不相信刘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