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二百四十章 鹿死谁手(二)(2 / 3)
去,如今通过公孙维扬攀上当今宰相,家主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竭力地为侯大勇效劳,或许能让青州崔氏重振雄风。
这次禁军抽调二千青州军到大梁。朝廷出了公文,侯大勇还暗地派出了使节,崔氏家主当然不会放掉这个机会,痛快地答应了侯大勇地使节,崔家少年一代的英雄人物一大半出现在了这二千青州军中。
崔正清楚地知道此事地前因后果,只是他不知道何五郎的底细,就老老实实地答道:“公孙维扬是末将的姐夫。”
“崔正是你的四哥?”
“正是,他和第二批青州军士已在前往大梁的路上了。”
“公孙先生当年在环县很有功绩。寒冬腊月,居然不让一名环县百姓冻死,实是一个爱民的好官,公孙娘子豪爽大气,是一位女中豪杰,有这样地姐夫和姐姐,想必崔奇、崔正两兄弟也是英雄豪杰。”
崔奇心中一动:这位满脸杀气的年轻将军看来是侯大勇的心腹。口中却道:“蒙将军抬爱。”
“刚才我说的话,是侯相令我转告的,他还有一道菜相赐与你。”
何五郎拍了拍手。几个军士抬着一些漆盒就走进帐中,打开盒子,香味很快就飘满了军帐。
这个香味正是“风吹野羊肉”的味道,风吹野羊肉的原料全部来自大牛关,风味独特,和山东的羊肉迥然相异,崔奇的大姐,也就是公孙夫人。曾经多次托人带回这种环县特产,崔奇对这个味道熟悉之极。
何五郎也露出了笑脸,“侯相当日经过环县,多蒙公孙刺史盛情款待。他特意吩咐我,要用这一道菜来招待崔郎,我离开黑雕军南下之时,也曾在环县小住,此菜确实是别有一番风味。”
崔正此时已是心如明镜,何五郎出自黑雕军。年纪轻轻成为禁军十二将之一,必是侯大勇地心腹,他立刻拜倒在地:“姐夫公孙维扬嫡居环县十几年,若没有侯相提携,只怕姐姐、姐夫这辈子都离不开环县,侯相的大恩,公孙家、崔家将铭记在心。”
崔正从怀里取过一个盒子,他恭敬地取出来,双手捧给何五郎:“这是崔家祖传的千年古玉,崔氏家主道。只有侯相才有资格配用。”
何五郎脸上几条伤疤稍稍地舒展开来,他接过木盒,道:“崔指挥使一路鞍马劳顿,早些安歇,明日我领你去拜见侯相。”崔正连忙起身告辞,何五郎又道:“这一千青州军士,你是否熟悉?”崔正拱手道:“这一千名青州军士,崔姓弟子有五十多人,多为伍长或都头,另外,青州人性情耿介,皆是极为忠义之士,请将军放心。”
崔正离开大帐,从屏风处出来一人,却是黑雕军前任的军需官孟殊,他一身普通的圆领长衫,嘴角两道黑黝黝有胡须,相貌普通,举止从容,他对何五郎笑道:“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在五郎身上,当真贴切不过。”
若论官职,何五郎已是堂堂的禁军十二将,孟殊只不过是富家商铺的掌拒,但是,何五郎等少数心腹皆知孟殊在侯大勇面前的地位,而且孟殊在黑雕军中任军需官时,何五郎不过是一员小校,因此在私下场合里,何五郎对孟殊总是恭敬有礼。
何五郎从座位上站起来,用手搓了搓脸颊,笑道:“弯弯扭扭扯了这半天,才把事情说明白,这打肚皮官司地事情,真比冲锋陷阵还要累人。”
孟殊拒绝了何五郎让其坐在主位的建议,随意地坐在主位左厢,随意道:“五郎现在是堂堂的禁军十二将,已是一军之主将,主将和先锋将不同,要勇,更要有智,这才能带出一支强军,五郎有事无事,多多琢磨节度使的处事之法,定然会有大地长进。”
“节度使是天纵之才,学其形容易,学其神则太难。”
从黑雕军出来的众位将领,私下里皆称侯大勇为节度使或节帅,甚少有人称其为侯相。
此语一出,孟殊不禁多看了何五郎一眼,他敛了敛笑容,心道:以前只道何五郎是冲锋猛将,如今看来,经过数年磨砺,何五郎确实已非吴下阿蒙,他州才所说的两句话,一个莽夫如何能说得出来。
“我在屏风罢听其言,又透过屏风的缝隙看其形,这个崔奇脸形方正,谈吐得体,眼神平静,看来是一个可以值得信赖之人,不过路遥知马力,日久才见人心,五郎对此子还须暗中观察,世家大族的子弟,心机深沉得紧。”
何五郎自信地笑道:“在我这里,崔奇翻不起大浪,苏文森是崔奇的直接长官,苏文森手下还有上百地黑雕军老军士,他们就和青州军编在一起,一来可以更好地掌握这支人马,二来可以用黑雕军整训之法操练青州军,过不了多久,这支人马就是一支强兵。”
孟殊和何五郎随意聊了一会,就从军营的侧门悄悄离开,就在孟殊离开之时,数名黑雕军亲卫身穿巡检军士的军服,来到了皇宫之外。
大周翰林院位于皇宫左侧,是一座占地颇宽的院落群,进了主院,院内绿树成荫,时常有风度翩翩的文官穿行其间,人们走在其中,不自觉就放低了声音,身体也端正起来。
陈子腾虽然在翰林院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