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一百八十七章 庙堂之高(十五)(2 / 3)
之事还是约知一二,只是侯大勇不说,她也就不问。今天话已至此,符英才提起此事。
侯大勇脸色愈发严肃,道:“大唐亡后数十年间,梁、唐、晋、汉如走马灯一般出现在中原,今日风和日丽,明日就可能是狂风暴雨,谁也不能完全看清以后的政局,飞鹰堂建立以来,主要用来打探朝内、各节镇的机密之事。也算是未雨绸谬之策。以前怕娘子担心,所以飞鹰堂之事没有向你透漏,从今天起,娘子就把飞鹰堂之事管起来。”
侯大勇见符英脸色凝重异常,又道:“陛下为了掌握天下之事,专设了一种铁匣奏折,专供各地臣子上奏机密只是,这其实是正大光明建了一个全国范围内地飞鹰堂,眼识物。耳闻声,都是一个人生存之手段,飞鹰堂就是我们延长的眼和耳。”
符英见侯大勇没有再隐瞒,担心道:“飞鹰堂活动虽然甚为秘密,但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飞鹰堂迟早会被陛下发现,陛下英明神武,恐怕不能容忍臣下建立飞鹰堂。这是滔天大祸,望夫君慎重。”
侯大勇没有策略地出发点都在于应对赵匡胤黄袍加身之事,现在侯大勇积聚了极大地市里。同时也就处于两难境地:若实力不够,届时根本不能对付显得六年可能出现的乱局,若势力发展过于迅猛。引起柴荣猜忌同样是一件大麻烦。
侯大勇苦笑道:"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那一年,我奉旨从沧州到大名府,在德州烧掉了万寿寺,路过贝州之时,曾在城内遇到陈抟道长,他送了一本本给我,就是《天遁功》。另外,还送了一席话给我,这话我放在心里数年,今日是第一次说出。..
柴荣素好黄白之术,多次招陈转、吕洞宾、李琪等道长进宫,民间承起风,也颇为盛行道家之术,符英知道陈转在贝州送书之事,如今听说陈转还有一席话送给了郎君,这席话夫君知道现在才说出来,自是重要无比。
“陈转道长悟得《无极图》之奥妙,他说,在显得六年,大周朝政将有一次大变,天子将崩,天下将为赵氏所得,我是大周皇亲,又手握重兵,若赵氏得天下,必不容我,日前之计,总在阻止赵氏掌握重权。”符英脸上有些不相信的神情,侯大勇肯定道:“陈转道长耐世外高人,所言极准,我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侯大勇之话让符英心中猛地一跳,脸色变得异常苍白,符英在心中默想了一会,道:“朝中赵姓重臣首推定国军节度使兼殿前司都指挥使赵匡胤,此人是陛下心腹,忠心耿耿,怎么会夺了周家天下?不过,人随势而变化,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清楚。”
符英突然想起一事,道:“贝州之时,郎君不过是低级军官,为何陈抟道长要将此事告诉于郎君。,,
“据陈抟道长说,当日我们过贝州之时,他正在推演《无极图》,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颗亮星,将天象完全改变。,.侯大勇见符英眼神仍然极为迷惘,又道:“若陈抟道长所言是真,到时大周朝文臣武将都可投靠赵氏,唯大周皇亲没有立足之地,我现在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防备这一天的到来。.,
侯大勇回到大梁以后,符英一直在诉相思之苦,今日是第一次谈正事,符英没有料到,谈话内容是如此惊心动魄,只有传出一句就是灭族之祸。大梁侯府占地数十亩,主院是一个封闭的院落,没有吩咐,任何人都不能进来,犹是如此,远处响起一声爆竹的脆响,还是把符英吓了一大跳。符英把头靠在侯大勇肩膀上,幽幽地道:“俗语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抱着走,小英愿和郎君同生共死。”
这时,门外传来几声有节奏地敲门声,侯大勇和符英对视一眼,侯大勇道:“这是封沙敲门的节奏,定然有大人物到了府上。如我猜得没错,要么是东京留守王大人,要么是大内都点检张大人。”
来人正是东京留守王朴和大内都点检张美。王朴是侯大勇老朋友了,稍作寒暄,王朴便详报南线军情。
张美长了一张大圆脸,他地正式职务是判三司,三司即盐铁、户部、度支,判三司相当于财政大臣,等到王朴说完,紧接着道:“从去年十一月我军南下以来,耗费颇巨,现在敌军拒守楚州。我军粮草也告危机,需要从各地官仓调运粮草,请侯相定夺。”
侯大勇接替李承于宰相之职、办公机构应在中书门下,按大周惯例,应有王博、魏仁辅、侯大勇在中书门下集体办公。
大唐贞观年间,为了防止首席宰相专权,均衡宰相之间的权利,实行了宰相轮流执笔制度。此制度最早在唐代实行,唐灭后被破坏,梁、唐、晋、汉等均实行首席宰相制度,柴荣称帝后,恢复了宰相轮流执笔制度。
此次柴点亲征,范质、王薄两位宰相车妁跟随在柴荣身边.魏仁辅带兵北下定州.陪御辽军趁南线大战之机奔袭中原,侯穴勇点成为在大梁的唯一一位宰相。不过,枢密使、判三司皆为天子重巨,手握重权。王朴又为陛下亲定的东京留守,侯大勇虽然位列宰相,在大梁城内却并没有决定权。
王朴、张美两人到侯府拜访。礼节性意义远远大过实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