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一百八十章 庙堂之高(八)(3 / 3)
,他拿起一根锈腐得极为厉害的铁矢,道:“这铁矢只有八寸长,比平常弩箭短许多,定然是放在箭匣内。三郎说这不是诸葛连弩,那又是什么。”
金大胳膊陷入了沉思,道:“一弩十矢俱发是什么意思,是十支箭同时击发,还是先后连续发出?”
“我觉得这才是诸葛连弩的关键之处,我记得《后汉书*耿纯传》有这样一段话,‘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街枚间行’,意思使敢死军士,同时发射了三矢弩,在曹丕《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发击若雷电,一发连四五’地句子,说的是一击而发四五矢,看这弩地模样,不可能一次同时发十矢,应该是上一次弦,可以连续发射十箭。”
侯大勇击节而叹:“诸葛亮真是天才。”又赞许的看了金大胳膊一眼,道:“金大胳膊,你记忆真不错,不去参加礼部大考,真是屈才。”
侯大勇在府中对诸葛连弩没有完全弄明白,主要是陷入了习惯思维,想到连弩,就想起装在战车上的西蜀连弩,因此,对于诸葛连弩怪异之处不太理解,经过金大胳膊这么一说,侯大勇马上明白过来,诸葛连弩在射击过程中能自动上箭,事实上已是半自动武器。
侯大勇出生于特种部队,自动武器就如同他身体的一部分,早已烂熟于心,金大胳膊说出了关键之处,就让侯大勇顿时豁然开朗,这两张诸葛连弩专门设置了一个箭匣,箭匣位于弩臂的上方,遮住了一般连弩望山的位置,故望山被减掉,没有望山,显然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但诸葛连弩能够快速连发,就轻易弥补了这个缺点。
简不凡用手猛拍自己乱糟糟的脑袋,道:“我怎么没有想到用这种连杆,郭宝玉,你看这连杆,如弓臂需要一百五十斤的拉力,通过连杆,只需三四十斤的力量就能胜任,连杆还能起到击发的作用,它在扣弦下压的同时,利用箭匣下压的力量,压迫发射销,使其自然上弹,顶出弓弦,达到击发的目的,巧妙地取代了传统连弩上的弩机。”
简不凡所制造的西蜀连弩可以同时发射九支连弩,端是十分厉害,和诸葛连弩虽同为连弩,却迥然相异,简不凡是连弩专家,很快就看出了诸葛连弩的发射原理。
刘一手是五虎上将中的制箭专家,他拿着几根生锈的铁箭,又接过弩弓,和铁箭对照着摆弄了一会,道:“这些铁箭只有八寸,依次放于箭匣内,发射一箭后,另一箭自然下落,你们发现没有箭匣底部似有磁石,落如箭槽之箭会被吸附于箭槽上,连弩向上仰射或向下俯射之时,不至于向前后滑落。”刘一手仰天长叹道:“诸葛先生真是神人一般,我等平日自负万分,实是井底之蛙。”
五虎上将皆默然不语,神情间颇为落寂。
五人皆为大周朝能工巧匠,聚在一起已有近一年的时间,所制黄桦弩、西蜀连弩、床弩颇为精妙。却一直没有造出传说中的诸葛连弩,今日拿到实物,皆叹服于诸葛先生的奇思妙想。
侯大勇对这五人着实有些佩服,一会功夫,诸葛连弩的奥妙就被看破,看到五人沮丧,就激将道:“五虎上将是大周朝制弩高手,今日拿道实物,不知能否仿造出来。”
郭宝玉是五虎上将之首,资历最深,听节度使如此说,知其在用激将之法,就实话实说道:“以前我们试着制造诸葛连弩,不知其理,因而没有成功,如今有了实物,营中材料齐备,两天之内,定然能把诸葛连弩造成,若造不出,五虎上将就是浪得虚名。”
侯大勇挥了挥手,道:“光是仿造不是本事,我有一个想法,诸葛连弩有一个箭匣,你们能否让它能快速拆卸,如果能够快速拆卸,一个军士就可以带上五六个箭匣,射完一个箭匣就迅速的换上另外一个箭匣,这样一来,威力就增大数倍。”
这个思路来自现代化自动武器,在侯大勇眼中自然毫不希奇,但是,对于五虎上将来说,这个思路却是闻所未闻。金大胳膊朗声道:“节度使交代的任务,再难也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