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一百七十九章 庙堂之高(六)(3 / 3)
你太久,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一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江南,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这首曲子是侯大勇依据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所改编,曲调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一首经典老歌,侯大勇略略改了几个子,就编成了《里奇之歌》。
柳红叶、吴越洲都在石山任过教,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粗听此曲,只觉曲调怪异,歌词纯为乡间俚语,粗陋不坎,但是,当第二遍众女人同声齐唱时,却觉每一个字都直专内心深处,如细针反复扎刺着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当几个女子吟唱到第三遍时,吴越洲泪水夺眶而出。
六人重回酒席坐定,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侯大勇最先说话,道:“听刘郎说起,石山开办了六年义学,还建有石山学院,孤悬草原而不丢失传统,里奇部真是了不起。”侯大勇这个赞誉出自真心,里奇部以区区一万之众,经百年不衰,反而成为草原上的强悍之族,确有其独到之处。
“我们在灵州也办有嵩山书院,但是一直缺乏教师,石山书院已有百年历史,师资力量雄厚,远非嵩山书院可比,在下冒昧,想请石山书院派一些教师到嵩山书院任教,帮助我把嵩山书院办好,多为黑雕军和灵州培养人才。”
经过五代的不断内乱,中原早已斯文扫地,读书人的地位日落西山,成为武人的附庸,反而是处于草原的里奇部,在石山内开办义学和书院,全族都通文字,素质之高已超过中原,柳红叶很以石山书院为傲。侯大勇此言,恰好搔到了柳红叶的痒处,他略一思索,看了柳江清一眼,道:“犬子就在石山书院任教,如若不弃可以让江请带十人道嵩山书院当学员。”
刘成通进入过石山,知道石山书院都是出类拔萃的之人,柳江清二十多岁能在书院任职,定是了不起的人才,不禁多看了柳江清几眼。
侯大勇笑道:“柳郎能留下来,那当然最好不过。”话锋突的一转道:“里奇部人才济济,但是,里奇部毕竟囿于一地,人才如此之多,却发挥不了作用,实在有些浪费,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可以选拔一些子弟到黑雕军中任职,或到灵州、同心城、西会州、靖远等地任地方官,二是可以选拔一些优秀人才,由我保送到京城应试。
石虎和侯大勇推诚布公地谈了一此以后,虽然仍旧寡言少语,沉重的心理负担却放了下来,他在心中一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向来是读书人的志向,里奇部出自江南世族,很难拒绝这样的建议,如若里奇部参加朝廷的考试,以侯大勇当朝宰臣的地位,必定有不少里奇部族人能进入朝廷,这些人自然对侯大勇重心耿耿,成为侯系中坚。
石虎不由对侯大勇天衣无缝的安排深感佩服,如此老谋深算的好计,侯大勇谈笑间就提了出来,当真了得。
柳江清素有大志,里奇部有不少饱学之士,苦于石山的条件,只能终老山林,现在以扇通往外面广阔世界的大门被眼前之人轻轻就推开了,柳江清禁不住就反问道:“节度使愿意保举里奇部族人到京师应试?”
侯大勇已看到柳江清眼中射出焦灼的目光,很自信的笑道:“那当然。”刘成通是进士出身,他笑道:“灵州地处边地,老百姓性情彪悍,但是文风不盛,近二十年没有中过进士,朝中灵州籍官员凤毛麟角,里奇部族人若能够参加礼部大考,定能为灵州增光添彩。”
吴越洲猛拍桌子,怅然道:“节度使如此深明大义,在下佩服万分,唉,廉县城外的两千里奇军士死的真冤枉,这一笔帐要算在耶律大光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