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一百六十九章 争夺河套(三十四)(2 / 3)
这位辽军将领正是侥幸逃脱的辽将阿里,他神情黯淡地点头道:“袭击我们的人马至少在万人以上,装备着大量弩箭,这支骑兵应是断后之兵。”
耶律大光面沉如水。道:“在河套,里奇部落和党项拓跋人有夜袭我军地实力,不过,这两部人马均以弓箭见长,很少使用弩箭,只有西北周军才喜欢使用弩箭,这些人马定是周军。”
辽将阿里积极请战道:“末将请求领一支兵马。全歼这一支周军,将功补过。”
耶律大光瞪了阿里一眼,对身边的辽将瑟格奇道:“这一股小部队行动灵便,捉之不易。你派一只百人队和他们纠缠在一起就行了。我军已露行迹,全军不必伪装了,急速向乌梁素海前进。”
耶律大光这才扭头对阿里道:“临阵斩将是兵家大忌。所以暂且留你一命,你就当百夫长,立功以后再重新升官。”
契丹军中军响起了几声长长的角号声,几名传令兵手舞彩旗,在大军中穿行。就如在大海狂涛中航行地小舟。
契丹大军就如一支出鞘的利剑,随着号令,迅速地转变了方向,朝着正西方前进,只留下一百多契丹骑手不远不近地跟随着慎于行小队。
阿里带着耶律大光很快就来到了夜袭之地,薄薄的土层自然隐藏不住痕迹,土层下的露出了黑乎乎地尸体。已看不出形状,耶律大光瞳孔猛地收缩,他历声道:“别挖了,重新埋上。”
耶律大光身后跟着数名全身披挂的大将,他们亲眼目睹如此惨象,都是怒火中烧。辽将瑟格奇催马上前,咬牙切齿地道:“大将军。踏破灵州,报仇血恨。”
耶律大光没有回答瑟格奇,他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作为三军统帅,耶律大光考虑事情要全面得多,辽皇耶律述律是他的堂弟,荒于政务、心胸狭窄、任用奸人、滥杀忠良,搞得朝政乌烟瘴气,耶律大光和中京道地耶律大兴两位将军交情颇深,他们两人均手握重兵,只待时机成熟,就要兴兵逼宫,此时实在不宜和西北周军交战。
只是,大周新任朔方节度使侯大勇在传统的缓冲区大肆地修筑城池,活动频繁,让耶律大光不得不出兵惩戒周军,不料周军兵锋甚利,居然全歼了辽军和里奇部组成的四千联军。这一次,耶律大光调遣四万大军,准备突袭廉县和灵州,狠狠教训这位胆大包天地朔方节度使,岂知出师不久,就遇到了仆骨人的人马,为了达到偷袭的目的,耶律大光便命令两支骑兵队共四千人围歼这支仆骨族人马,令契丹众将都没有想到的是,周军居然再次全歼了四千精锐骑兵。
周军两败契丹军,这让耶律大光对周军战斗力刮目相看,沉思良久,耶律大光还是下定了继续攻击地决心:四万契丹主力,绝非大周朔方军所能相抗。
耶律大光对辽将瑟格奇道:“大军行迹已露,不必再隐藏了,你带一万骑兵为先锋,越过乌梁素海,横扫前套之地。”
契丹军主力尾随瑟格奇,沿着黄河北岸西进。
慎于行带领骑兵队有意把自己的行踪暴露在契丹军侦骑的眼前,但是,契丹军并未上当,只是派出了一小队人马,不远不近地跟在身后,大部队仍然朝着夜袭之地开去。眼见着无法掩藏焚烧痕迹,慎于行微叹一声,道:“向西全速前进。”
慎于行骑兵队有十分之一是黑雕军老军,一部分是独立军军士,还有一部分军士是在凤、秦、成、阶诸州编入狮营,军龄最短也在两年以上,绝大多数参加了西北鏖战,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他们撒开马蹄一阵狂奔,饶是精锐的契丹骑手,也无可奈何。
这只契丹骑兵小队也是一百多人,他们紧紧咬住慎于行骑兵队,虽说时远时近,却也没有被甩掉。
慎于行骑兵队的军士们为了掩埋契丹人尸体,体力消耗巨大,如今再和契丹骑手玩了半天猫鼠游戏,一个手脚酸软,竟有些控制不了战马,队形渐渐有些乱了。
契丹骑兵队突然加快了速度,两军距离越来越近。
慎于行骑兵队突然掉头向北,朝着阴山方向跑去,道路也渐渐崎岖不平。此时的阴山,还有着茂密地原始森林。这大大影响了骑兵地速度。到了一座密林外围,慎于行骑兵队纷纷下马,取下挂在马上的黄桦手弩,转身迎敌。
契丹骑手转瞬即至,他们见到敌军下马列阵,就勒住了马匹,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敌军。
两支骑兵队人数相差不多。在追踪战中,双方也都知道对手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因此,谁都没有轻举妄动。对峙良久。契丹骑手还是首先沉不住气,派出了一支二十多人的小部队,试图接近慎于行骑兵队。被一阵弩箭射翻数人之后,契丹骑兵队就没有发起新的进攻。
中午时分,两军仍然大眼瞪小眼地相互看着对方,也不知谁的肚子最先开始“咕、咕”叫起来,很快。两军阵里充斥着各种曲调地“咕、咕”。
契丹骑兵队里传出来了一声音响亮清脆地哨声,契丹骑手顿时精神大振,掉转马头,很快就消失在慎于行的视线里。
慎于行一直举着黄桦手弩站在小山坡上,契丹骑兵队刚一离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