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一百六十三章 争夺河套(二十八)(2 / 3)
套历来是半耕半牧之地,也是汉唐著名的战马产地。黑雕军要强兵,可以发动城中百姓养马。只是从中原迁过来的老百姓除了一身力气之处,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现在官府为移民建房屋、给土地、置医巫、解决衣食,百姓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如今百姓也开始了春耕。但是,官府没有给马种,城中奇缺母马。因此廉县空有良好地牧场,只能眼看着绿油油地草场荒废着,实在可惜。”
能说出这一番话的秀才。绝非一般腐儒,侯大勇态度变得和蔼可亲,道:“梁使君等地方官员,都是从中原过来的,没有放牧的概念和经验,倒是忽略了这个问题,李先生有何良策?”
李山河再次抚了一把山羊胡须,慢慢道:“据《史记集解》的记载,边有官马,今令民能畜官母马者。满三岁归之也。”他见到侯大勇全神贯注地听,李山河颇有些得意,不觉用力过猛,扯断了几根胡须,痛得吸了一口凉气。李山河这个细微动作被侯大勇看得明明白白,侯大勇脸上隐隐带出些笑意。
李山河被侯大勇的笑意闹了一个大红脸,为了掩饰自已的红脸,赶紧说道:“当年汉武帝从内地大规模迁民到河套地区,规模最大地一次向河套地区迁移居民不下三、四十万人,终西汉一代,河套徙民估计约百万人。这些都是在汉书中有记载的,河套土平水”,可农可牧,当时人称河套为新秦中,也就是第二个关中。在徙民初到河套之地时,遇到了现在几乎一样的问题,由官府借了许多母马、母牛给予百姓,这才解决了问题。”
侯大勇极有兴趣地问道:“如何借法?”
“通常一匹母马三年中可繁殖两匹马驹,假如一个农户借得五匹母马,则三年可得十匹小马,上交官府二匹,自己可得八匹,牛羊同样可以采取这种办法,不出数年,廉县地牛羊马就会跑满整个草场。”李山河是蜀人,和姜晖一样,有着享受美食的习惯,说着说着,李山河想起了烤小羊的美味,禁不住咽了咽口水。
侯大勇在现代社会的老婆小琳是重庆人,也是一个嘴馋的小女子,把侯大勇也培养成为美食家,当李山河说起牛羊满山城的美景,侯大勇也想到了重庆别有风味的炒羊肝,使劲咽了咽口水。就在侯大勇咽口水的时候,李山河正好也做了相同的动作。李山河这个细微的动作又被侯大勇注意到了,侯大勇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道:“李先生是否想起了牛羊地美味。”
李山河被侯大勇道破了心中的小秘室,脸红得象打鸣的公鸡。姜晖在一旁笑道:“李先生莫红脸,节度使常常自称为美食家,也是同道中人。今天中午留下来吃开水白菜。”
侯大勇诚恳地道:“李先生若不介意,你就跟在我身边吧。”
姜晖见李山河侃侃而谈之时,已大叫不好,果然侯大勇开始挖起了墙角,不过节度使发了话,姜晖也只能照办,见李山河望着自己,就笑嘻嘻地道:“李先生大材,到了节度使身边,定是大有作为。”
李山河虽说只是一个秀才,可是儒家弟子心中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虽说初到熊营之中,已觉得大有作为,此时能到节度使帐下,当然又是另一番天地,心中狂喜,脸上却假作平静,半推半就就答应了侯大勇的要求。
无意中得到一个不算太酸又知道河套历史地读书人,让侯大勇心情颇有些愉悦。
李山河又道:“这一支辽军颇为奇怪,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不少用汉字书写的家信,他们的服饰也很特别。”
侯大勇接过纸条看了看,道:“围城辽军建制颇为零乱,有一部辽军最为强悍,他们穿的衣服和辽军不太一样,倒和中原服饰有些相似,他们是什么人?”
姜晖也注意到这事!道:“这伙辽军被熊营围住以后。大部分战死,一小部分突出了包围,只有二十几名受伤被俘,医官给他们医治了。也不知道有几人能活下来。”
细细地拷问俘虏是黑雕军的传统,这是取得真实有价值情报的重要渠道,姜晖生性诙谐,脑袋瓜子极为灵动,对于拷问人办法极多,最早苏醒的几位辽军军士,他亲自去问过一遍,不过。这些辽军军士硬气得很,一个字也没有交待。
侯大勇对于这伙辽军地勇悍也颇为欣赏,道:“他们居然穿汉服写汊字、这就有此奇怪了。我们去看看这几个人。”侯大勇、姜晖和李山河等人走到了野战医院分院,一路上,立正敬礼声不绝于耳。这里就不细说、
四名俘虏包着绷带。坐在医院的胡床土,小声地嘀咕着,听到有人进来,立刻禁声不言,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如木头一样坐着。这几个俘虏除去铠甲之后,身上穿地衣服明显是中原服装,但和中原时尚明显不同。外衣领大且弯曲。暴露出中衣的领型,白色面料做里,裘毛朝外。看上去颇为古雅。而几个俘虏的相貌更是典型的汉人相貌,和契丹人宽脸颇不相同。
姜晖想试探这几名俘虏的身份。看这几名俘虏神色颇有些大义凛然,就假意骂道:“这些龟儿子。当了俘虏还象英雄一样。”一名俘虏闻言抬头用愤怒的眼光盯着姜晖。姜晖上前就是一脚。道:你竟然还敢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