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五十章 回鹘大军(四)(2 / 3)
的感觉,但是他不敢向任何人提起这种感觉,只能把这个感觉深深的埋在心里。
何五郎率领豹营和豺营隐蔽在渭水北岸的连绵起伏的山岭中,派出侦骑监视着回鹘大军的动向。两千回鹘骑兵向西而去之后,何五郎立刻率军尾随着回鹘骑兵而去。回鹘骑兵运动速度很快,他们要抢时间,利用骑兵机动能力强的优势。在小湾渡口过渭水。从侧翼袭击守在风凌渡口的周军。
回鹘骑兵根本没有掩饰自己的行动目标,他们知道中原军队马匹很少,唐朝丢失河套地区后。就失去了主要产马地。因此,唐军中马军只是部队中的极少数,唐灭亡后,情况也相差不多,骑兵在中原各军中的比例极低。回鹘人这个大胆的行动,是建立了周军骑兵不多,无法跟上快速行动的骑兵队伍这个前提之下的。回鹘人就是要靠骑兵的速度,让周军首尾难顾。
回鹘人没有想到。与他们对阵的黑雕军,是一支完全的骑兵部队,在高平大战、凤州大战中,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灵活的特点,屡屡取得大胜。他们更没有想到。有一支千人骑兵队,竟敢孤军深入北岸,对大队回鹘骑兵进行袭击。
何五郎带着骑兵队,始终与回鹘骑兵队保持了一里的路程,两支骑兵,一前一后,似两股洪流,直朝小湾渡口冲去。
何五郎在攻打黄牛八寨的战斗中,身受重伤,若不是韩淇医术高明,他早就成为一堆黄土了,死亡如此近的逼近过何五郎,使他很有些大彻大悟,他骑在马上,英俊的脸庞显出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侦骑不断带来回鹘人的消息,从回鹘人的路线上看,回鹘人定是朝小湾渡口奔去。何五郎担心回鹘人速度太快,自己和他们距离过远,来不及在渡口处拦截他们,便下令部队全速前进。很快,在距离小湾渡口两三里的地方,黑雕军骑兵咬住了回鹘骑兵。
回鹘骑兵肩负重要任务,回鹘将领乌柯深知其中厉害,发现身后追兵之后,不敢马上渡河,掉转马头,前队变后队,准备和追兵一决高下。
黑雕军在回鹘骑兵阵前五六十步的位置站住,军士们在何五郎的命令下,把弓箭拿在手里,做好进攻的准备。
乌柯见追兵不过千人,心中稍安,他决定全歼这股敌军,然后放放心心的渡河。中原军队步军多,擅长阵地战,骑兵则逊于回鹘骑兵,乌柯久住兰州,对两军的特点知之甚深,他决定全军压上,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消灭这股胆子不小的追兵。
乌柯不等周军站稳脚跟,战鼓声震天响起,回鹘军高举着弯刀,高喊着向黑雕军扑来。回鹘人并非全用弯刀,兰州回鹘人的一支小部族曾远到西域,和大食国的商人有过接触,锋利强悍的大食弯刀立刻吸引了回鹘人的目光,回到兰州后,他们迅速仿制了大批弯刀,装备在骑兵中去,成为兰州回鹘军的标准装备。
黑雕军豹营和豺营的弩箭全被拿去装备黑蛟军和伏虎军,豹营和豺营制式也相应进行了换装,一名军士标准的武器装备有一张长弓、五十支箭,一把横刀,一支木柄长枪,木柄长枪枪长三米五,比熊营用过的马枪要稍长一些,还有一面小圆盾牌,可谓是装备精良。
回鹘军发起冲锋后,黑雕军军士并没有马上发起冲锋,排出了一个雁阵,左右两翼稍长,中军方向的军力则稍显薄弱。雁阵最有利于发挥弓箭的威力,等到回鹘骑兵冲到箭程之内,中军帐前才响起放箭的号令。
黑雕军军士们大多久经战火考验,老兵占了绝打部分,他们面对如狼似虎的回鹘骑兵,并没有慌乱,也没有急于放箭,而是稳稳的做好准备,号令一起,才拉开弓箭,向回鹘兵射去。
回鹘骑兵也精于骑射,他们冲锋之时,也拿起弓箭,向周军射去。两军的箭雨在空中交织碰撞,回鹘骑兵人数比黑雕军多一倍,但是,他们射箭完全出自天生的本能,而没有统一的指挥,而黑雕军的铁箭基本是同时发射,形成了密集的箭雨,因此,黑雕军虽有不少军士中箭,但回鹘军中箭落马的军士远比黑雕军多。落马的回鹘军士,基本上没有活命的希望,随后而上的马队,将他们狠狠的蹋在了地面。
黑雕军军士们动作相当整齐有序,射完第二支箭后。回鹘人已来到了身前。中军帐前的军士甚至可以看到回鹘骑手喘出的白气。
中军帐前战鼓声一变,黑雕军军士立刻手持长枪,雁阵两翼的军士左右包抄。向回鹘军两翼冲去。而中军则跟在左翼军后面。也杀入了敌阵。
因为兵少,两军接触便是决战,没有什么花哨可讲,是实力和勇气的对决。
骑兵相接瞬间,黑雕军的长枪占了极大的便宜,一队队骑兵形成横队,长枪如林。全部平平对着敌人的骑兵,借着自己和对方马匹的冲力,轻易刺破了回鹘人的轻甲,不少回鹘兵被挑落马下。回鹘弯刀虽然锋利,但是。弯刀和长枪相比,太短,两军交锋之际,回鹘人纷纷被挑落马下。
回鹘人极为勇悍,前面的军士被挑死后,后面的军士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往前冲,因为是在渭水河岸,适合骑兵作战的空间很少,一次冲锋后,基本没有再次冲锋的空间了,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