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四十三章 节度三州(七)(2 / 3)
吃饭,节度使,那是多大的官啊!吃饭的时候,有的情绪激动的商人还掉了眼泪水。
节度使和蜀商一起用餐的消息传回蜀地之后,不断有蜀商来到了凤州。
九月十七日,侯大勇召开了第一次高级军事会议,坐镇阶州的石虎、成州的山宗元、黑雕军都指挥使郭炯,步军都指挥使王江、陈仁义,黑雕军都指挥使胡立,伏虎军都指挥使姜晖都,观察判官钱向南等各军主帅,齐聚凤州。
侯大勇召开这一次会议,将对军队编制和基本战术作重大的调整。
侯大勇初到古代之时,虽说他是一名职业军人,可是对冷兵器作战并没有更多的心得,因此,在沧州建军和在郑州练兵之时,基本上没有对军队的编制作任何调整,而完全依照五代军队常规编制来组建黑雕军。
黑雕军屡经大战,越战越强,威名扬于天下,但是每次大战,黑雕军伤亡仍然比较重,黑雕军本钱小,每一名黑雕军军士的死亡,都让侯大勇心痛不已。侯大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他已经意识到,黑雕军以前各营都统一使用一种武器,如熊营就全部使用长枪,狼营全部使用长刀,这样编制有其优越性,但是在两军近身格斗之时,此种编制不利于军士间的相互配合,一“火”十人小队,极易在复杂的肉搏战中变成各自为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侯大勇绞尽脑汁回想冷兵器时代古令中外的著名的军队,古罗马军团、蒙古骑兵、岳家军和戚家军等军队如电影一般在侯大勇脑海中过了一遍,反复比较之后,侯大勇觉得戚家军在编组、训练和战术等诸多方面最适合阶州步军的现状。
戚继光组织严密,军队以十二人为一队,四队为一哨,四哨为一官,四官为一总,节节相制,统一指挥。
侯大勇依据现代军队的编制方法,对戚家军部队编制略作修改,设想整个雄胜军节度使所辖部队,全部采取三三制:对以“火”基本单位,每火十二人,相当于后世的班级单位;三火为一队,一队三十六人,相当于后世的排级单位;三队为一连,一百零八人,相当于后世的连级单位,三连为一营,三百二十四人,相当于后世的营级单位,三营为一团,九百七十二人,相当于后世的团级单位。第一个团级单位还应配置一个直属队,发挥类似狮营的职责。如黑雕军按照此编制办法,就应编为三个团和一个直属队,直属队由陈猛作校尉,全是武艺高强、箭法出众的军士,作为侯大勇的亲兵兼战场中的狙击手。其余诸军皆按照如此编制。
为了作好应对回鹘骑兵和党项骑兵,侯大勇还准备吸收戚继光“鸳鸯阵”的优点。三州各军除了黑雕军以外,均以步军为主,侯大勇拟在各步军中推行盗版于戚继光的鸳鸯阵,只不过,侯大勇把“鸳鸯阵”改名为龙虎阵。
戚继光创建“鸳鸯阵”,原本是为了能抗击倭寇凶猛的军刀战法,鸳鸯阵每队十二人分持不同的武器,战斗时,本队两名最强壮的士兵挥舞着戚家军特色兵器---狼筅(带有锋利尖刃的粗壮毛竹),遮蔽本队拦截敌人的第一次冲击,同时两名藤牌手防御敌人的远程武器射击,敌人与狼筅手纠缠时,两名长枪手插上戳杀敌人,另外几名军士用腰刀随之而上斩杀敌人。另外,“鸳鸯阵”中军士还配有弩箭,作为远程攻击武器。
“鸳鸯阵”对中国军史来说,据有跨时代的意义,侯大勇在军事院校学习《古代军史》之时,曾专章学过“鸳鸯阵”,所以侯大勇对“鸳鸯阵”印象较为深刻。按军史的说法:“鸳鸯阵的出现,一改几千年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是以一种武器为一支部队或一个方阵编伍装备的传统,这样这一队十二人就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这一改进是划时代的,今天军队的战斗班莫不如此。”
在军事会议上,侯大勇提出了军队重新编组和在训练中采用龙虎阵的设想之后,这个决定让众将均感意外,除了钱向南沉默不语之外,其余众将都提出了不同意见。
郭炯是黑雕军都指挥使,从沧州起就跟随侯大勇,他熟悉侯大勇的习惯,凡是做事之前的讨论,尽管畅所欲言,侯大勇绝对不会责怪,因此,郭炯见众人都没有说话,于是首先发言道:“我觉得黑雕军以前的编制很不错了,虎、狼、熊、豹、狮,五营相互配合默契,两年多来,黑雕军战功卓著,也说明黑雕军的编制很好,而且军士都适应了这种打法,若现在变阵,不知效果如何?”
郭炯讲完,没有人再发言,一时有些冷场。姜晖是蜀军降将,底气不足,摸不清侯大勇的性格脾气,自是不会轻易开口。而胡立出自侍卫司禁军,也不愿在这种大问题上多说话。
除了侯大勇之外,这群将领之中,石虎地位最高、资历最老,现在石虎坐镇一方,举止谈吐也变得沉稳起来,他心里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对黑雕军重新编组,但并没有急于发言,当侯大勇探询的目光望向他时,他才尽量委婉地道:“以前听节度使提起过,要在步军中建立陌刀队,能够极大的增强步军的战斗力,是步军对付骑兵的极好办法。我记得在天宝七年,唐将高仙芝征讨勃律时,选李嗣业与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以手持陌刀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