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3 / 3)
,甚至把话挑明到明说的地步:“大鱼的头没有了,在剩下的小鱼中,除了你和阿里不可,还能有谁呢?你快回来好不好?”
他的幕僚也警告他,哪怕攻下了整个南宋,阿里不可如果当上蒙古大汗的话,你也只是个臣子。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
忽必烈再也沉不住气,正准备撤军,突然间鄂州城派出了使者。
贾似道要求和谈。
很多史书很多人鄙视贾似道在这种关头抢先和谈,给蒙古人搭桥,主动丧失利益。这让人说什么好呢?白痴才会这么想!
贾似道知道蒙古内情吗?不知道;他有没有守住鄂州?守住了;坚强抵抗之后提议和平,在长江天险丧失之后,这难道不是一个很适宜的决策吗?
忽必烈派人进鄂州,装腔作势要巨款岁币,贾似道只答应每年二十万两白银,这比当年澶渊之盟时还要少三分之一。蒙古使者当时就郁闷了,我们现在过了长江好吧,就这个价儿?可是一扭头,正看见蒙古军中竖起了帅旗,他急忙下城回去。
忽必烈告诉过他,帅旗一举,马上回营,全军要北归了。这次的和谈,只有蒙古使者匆忙间扔下的一句活话:“他日复议。”
蒙古军急吼吼奔丧似的撤军,让贾似道闻出了些怪味。他派人追击,杀了殿后的乌兰哈达部蒙军一百七十人。贾似道把这一战功夸大,报了上去。
不管怎样,空前的危机在他的主持下被化解了。南宋上下一片庆幸之声,进而对贾似道本人充满了感激。宋理宗赵昀本人亲笔写了一份诏书,进行官方感激:“……似道为吾股肱之臣,隐然殄敌,奋不顾身,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
这至高无上的赞誉给贾似道带来了巨大美好的前程,他成了南宋一颗急剧攀升的政治明星。从这时起,贾似道以及南宋有八年的时光在悠游快乐之中度过。
回望漠北。
忽必烈在北返的同时称汗,建年号“中统”。这是开蒙古之先河的创举。在这之前,蒙古的纪年一律是“成吉思汗元年”、“窝阔台汗十年”、“贵由汗二年”或者“海迷失后称制元年”之类,只有名称加时间,从来没有过年号。
可见忽必烈是如何向往汉学,在蒙古人的眼中,他又是多么的另类。没过多久,漠北深处的和林,阿里不可也随之称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