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1 / 3)
在雨中,久居南方的宋军战士如鱼得水,把汪德臣部赶下了城墙。汪德臣失望之余,以己心推断王坚,觉得这时的王坚应该识些时务了,毕竟刚刚差点就城破身死。
汪德臣给出了足够的诚意,他单人独骑到了钓鱼城下,向上喊话:“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
回应他的是像暴雨一样猛然砸下来的大石块,汪德臣几乎被击中,注意,是几乎。他逃了回去,生命没有半点受损的迹象,可是半夜时分突然发病,不久就死了。根据医官鉴定,他是被吓死的。
时间进入七月,江水再次涨潮,吕文德率领三百艘战船突破重围到了合州,驻泊黑石峡东,与钓鱼城近在咫尺。蒙哥大怒,命令史天泽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击败吕文德。史天泽夹江列阵,近三万蒙古军在江南狭窄段向南宋水军攻击,吕文德再一次功败垂成。
种种迹象都表明,钓鱼城气数已尽,尤其是增援部队都能看见了却无法接近,这对士气的影响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合格的侵略者,蒙哥决定发动最后一击。
在七月二十一日,蒙哥亲自登上一座高坪,暸望指挥攻城。很显然,他是个历史盲,不知道早在二百五十三年以前澶州地段有个叫萧挞凛的人是怎么死的,千万千万别在阵地前沿露脸!
钓鱼城的某个角落里,王坚像当年澶州城头的威虎军军头张绒一样,发现了趾高气扬挥斥方道的蒙古大汗。他悄悄命令城上的炮手,用发石器瞄准这个空前巨大的猎物,发射!一块谱写史书的石头飞了出去,没有证据证明它当场准确地击中了蒙哥,那样战斗会立即结束,但是蒙哥在战场上消失了。
事后据说那块石头在蒙哥身边坠落,坚硬的石头在坚硬的山石上崩碎,巨大的动能让那些碎片像弹片一样四处横飞,有几块碎片切入了蒙哥的身体,哪怕这位蒙古大汗身穿当时最昂贵的铠甲也无济于事。
蒙哥重伤。愤怒让他丧失了一切理智,有将领劝他放弃这座城,别再跟石头们较劲了,战争不是这么打的,没必要死磕。
可是他本人以及更多的蒙古将军深信“攻城则功在顷刻”,只差临门一脚而已。于是再次强攻,接着再次失败。
来自宋军最强的反击是张钰扔下去的东西,那不再是石头,而是鲜鱼和面饼。城头上的宋军向下喊:“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攻十年,亦不可得也。”
手捧鲜鱼,蒙古人灰心丧气。南方的七月天气,鱼这种东西半天就臭了,可这居然是新鲜的。这说明城里的食物、水源绝对充足。
这还怎么打呢?“功在顷刻之间”,像是个笑话一样!直到这时,他们仍然不知道钓鱼城的概念。钓鱼城城周十余里,参见平原地带的重镇襄阳,重建之后也不过才周长九里。
蒙哥不知道这些,他只有憋气窝火,不久之后他得病了,不得不选择退兵。他像是有所预感,下令说,他之所以得病都是因为钓鱼城,要是因此有所不测,他日若破此城,必将屠之。
蒙古退兵了,行军至金剑山温汤峡时,孛儿只斤·蒙哥死亡,时年五十二岁。蒙古军加速后撤,沿途以屠杀泄愤,两万多南宋平民被无辜杀戮。
钓鱼城之战改变了世界历史。按照惯例,蒙古大汗死亡,全世界各处征战的蒙古军必须立即停战,回来抢汗位,或者见证大汗的上位。
旭烈兀的西征就停止了。这时他已经攻下了巴格达城,屠杀了该城几乎全部居民,西南亚随之近乎全部陷落。蒙哥的死讯传来,旭烈兀当即停战,留下一部分军队留守之后,率领主力东返。
第二十章 暮色襄樊
在南宋境内,战争的时钟却没有马上停止,因为忽必烈出现了。
这时要提一下忽必烈的特殊性。他与全部的蒙古人都不同,尤其是和“刚明雄毅”的大哥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蒙哥是传统型蒙古人,信任刀马与弓箭,他的“刚”字诀让他无法去接受并奉行其他民族的生活理念。比如汉族的,哪怕再先进,能带来更多的财富,他也不会接受。
蒙古人可以击败、奴役所有民族,难道还要去向那些“劣等”民族学习?!天大的笑话。
忽必烈却不这么想。
蒙古人的战力,加上汉族人的思维,具体是对财富的管理,才会强强结合,达到完美配置。他在自己的漠南领地,包括汉地的河南一带,放弃了传统的蒙古式管理法,转而放权给汉人,很快得到回报,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
让其他的蒙古人看红了眼睛。
蒙哥本人都怒了。辛苦抢劫的蒙古人还不如坐享其成的蒙古人,简直是大逆不道。尤其是四弟的财富比他都要多,这绝对不能容忍。
蒙哥下令调查忽必烈的汉臣手下是否擅权、奸利。以此为由,一个庞大的纪检组织从和林出发,到忽必烈的漠南区域内进行审计。
很快,纪检列出了一百四十二条违纪事件,忽必烈的大小幕僚全部落网,几乎一个都没剩下。蒙哥趁机解除了忽必烈对漠南汉地的统军权。
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