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三百余年,第一次出现首相跑路不知所踪的事。(8 / 8)
圣人朱熹。
朱圣人是赵皇亲推荐入朝的,两人说好了协手改造宋朝,使之政治、精神双丰收,创南渡以来未见之美好局面,可以说荣辱与共。这时赵汝愚根基动摇,朱熹自然要出面。
介绍一下朱熹。
朱熹,生于公元1130年,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福建长大。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又称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州病叟、逆翁等。履历表里显示,他从小聪明,近乎于生而知之,对《孝经》等根性读物几乎一见即懂,懂了就有见解。
朱熹十九岁科考中举,进入仕途,没多久就重归湖海,再读诗书,开始了考问天地宇宙、思考人伦根底的大事业。
也就是在这时,他继承了北宋的二程道统。前面“北宋卷”中,曾经详细记叙过神、哲两宗时期的党派之争,洛、蜀、朔三党各有首领,各不相让,最后三败俱伤。二程是洛党,他俩以河南农村书生的身份硬生生地与国家顶级大臣分庭抗礼,对国家大政指手画脚,凭的就是学问。
即“理学”。
二程中小程更了不起,关键是活得久。他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位叫杨时,是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世称龟山先生。他南归时,小程高兴地说:“吾道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