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南宋上层领导所愿。(1 / 2)
七月间,张俊、岳飞回到了临安城述职。岳飞等别人将一大堆的报告说完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请求南宋让他解甲归田。
这是他的心声,既然报国无门,那么不如退隐山林。官场于他何益,难道是权、钱、色吗?这十多年来,他律己极严,起居饮食仍然像是一介农夫一样,吴、张、刘甚至韩的生活做派,他从未沾染过。那么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尤其是他现在和南宋官方渐行渐远,裂痕无法弥补。与其这样,不如远远地走开,这对谁都好。他是这样想的,可赵构的回答让他再一次捉摸不透。
赵构亲笔写了不允诏书。对岳飞的辞职,他这样回答:“……朕以前日兵力分,不足以御敌,故命合而为一,悉听于卿。以极吾委任之意。”
枢密使,军方至高官衔,朕爱卿,我爱你爱到了最高境界。
“今卿授任甫及旬浃,乃求去位。有其时,有其位,有其权,而谓不可以有为,人固弗之信也。”
就任不到半个月就想着辞职,真让人失望。现在你有发挥才能的机遇、有做事的权位,却说没法按自己的心意为国效力,说出去谁信呢?
是的,你的心里有疑惑,那么我们做点实事,让你产生被重视的感觉。张俊与你不和,那么把他调出临安,到镇江府去上班。中央枢纽之地,完全由你和韩世忠把持,这样你看如何?
岳飞沉默。
韩世忠沉默。
再一次被公开戏耍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啊,你为什么要玩这样的把戏呢?枢密院在宋朝只是军方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在首都有层层枷锁封禁着它的职能。而镇江府是哪儿?它是南宋长江防线的中间位置,本身聚集着张俊的全部军队,又刚刚吞掉了韩家军,岳飞在临安被管制,岳家军被分割成两个部分,这些加在一起,实际上已经让张俊控制了南宋的全部军队!
赵构得了便宜还卖乖,说什么远调张俊,让韩、岳坐镇中枢……这让人除了沉默以外,还有什么办法。难道冷冷地一笑,说皇帝你真小人?
于是赵构所想、秦桧所思,都变成了现实。韩、岳军权被夺,军队肢解,在临安城被软禁。而国防全面交给了张俊。这时是七月末,两个多月之后,事情突然有了变化。
不在内部,而是江北。
金国的都元帅,威名赫赫、神勇无敌、征战无数、很少获胜的四太子殿下金兀术再一次领军出征,侵略南宋。这一次他选的位置仍然是淮南路,正是张俊的防区。
张俊手握近三十万精兵,与淮南一路的金军抗衡,这是前所未有的优势。他不必做出怎样周密的战术安排,只需要陈兵列阵与敌正面争锋即可。
实力决定一切。
可实际的战局走向却让每一个汉人惊愕。张俊居然坐在镇江府不动,全部精兵都固守江南不动,只是派出去一些侦察兵过江刺探军情,随时向他汇报。
淮南全境拱手送给金人,任凭其掳掠蹂躏。
这是怎样的怪异、荒诞、疯狂!哪怕是当年北宋亡国,懦弱屈辱层出不穷,也从来没有过不去抵抗!不说太原、真定等抗战名城,连开封陷落时也不是拱手让人的。而这个张俊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历史之先河,隔江坐视江北大片国土沦丧,坐视无数同胞惨遭凌虐。
这样的人居然是当时南宋军方的最高首脑!
张俊还振振有词,他说纵观国际大势,南北就要达成和平了。这次金军侵略不过是因为上次柘皋之战丢了面子,回来出出气罢了。没必要过江交锋,很快他们就会撤退的。
言外之意,退一步海阔天空。与其冤冤相报,为何不高姿态些先让一步?为了和平,有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千年之后,这种奇谈怪论都让人气得头晕,何况是当时。一时间南宋朝野大哗,无数人弹劾指责张俊,连打定主意沉默到底的韩世忠、岳飞两人都没忍住。不为别的,哪怕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张俊浪费了一次比从前更理想的机遇。
金兀术这次是来找死的,他不仅兵少,连辎重都严重不足。女真人的短板在这时出现,这个种族在宋、辽两国的腐朽中迅速崛起,既没有底蕴也没有规划,除了最初打仗勇猛之外,他们不懂管理,不懂经济,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半封建半奴隶制社会,十几年间,很多事只如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一点,他们比契丹人差远了。
在金兀术的管理下,开封城、燕云十六州等曾经举世繁华的地区一片荒芜,满目所见除了死人死狗之外全是野草,搞得他亲自出征,都没了粮草。
在淮南地区一个多月的侵略时间里,这些女真人饿得吃牛、吃马、吃俘虏,混得人不人鬼不鬼。当时,如果宋军调重兵过江,女真人将不战自溃。
天赐的良机被白白浪费,韩、岳两人忍无可忍,各自写了一份奏章,一方面弹劾张俊,一方面反对议和。这在稍有良知的人看来,都是在尽一个国人的最基本义务,可对赵构等人来说,是挑衅。
计划提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