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如果这是宋史 > 二十九日,金军以惨败收场。

二十九日,金军以惨败收场。(4 / 11)

忠一举奠定中兴大将的地位。

反观岳飞,他也升官了,被任命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辖区在扬州以东,泰州至南通一带。这也算是有了头衔,有了地盘,怎么也应该高兴吧。但他并不高兴,而是第一时间写奏章辞官。

有宋一代,官场的规矩是皇帝赏的东西,别管你有多喜欢,至少也要推辞两次以上,直接收下的话,会被人鄙视,“吃相实在太难看了”。

岳飞的推辞却不是这一套,他是真的要辞官。这个位置在平时来看,在以后的历史里,都代表着很大的荣耀和实权,可唯独在这个时间段里,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侮辱!

环顾一下四周,跟他同级别的同事是这样一群人,如扬州镇抚使郭仲威、承州(今江苏高邮县)镇抚使薛庆、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镇抚使李成、河南(今洛阳)镇抚使翟兴、楚州(今江苏淮安县)镇抚使赵立、滁州镇抚使刘位等。

这些人的身份是“游寇”。

建炎南渡,宋室再续的这段时间里,赵构的敌人除了金军之外,还有“寇”。寇分为两大类,其中一个就是游寇。说起来这真是个悲剧,所谓游寇的“游”字,其实充满了光荣的内涵。这些人本是在江北自发形成、与金军抗争的义军,失败之后,队伍不散,转战流落到江南。

他们是为国出力的战士,是国家的财富,本应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以赵构为首的建炎集团把他们定为“寇”,因为他们是流动性的,所以是游寇。

为了安置他们,赵构就把他们固定在长江一线。说得好听些,是继续为国出力;说得难听些,就是让他们与金军、伪齐军对耗,最好双方都死干净了,让南宋省心。

让人家出力,总得给些头衔吧。前面那位官场妖孽范宗尹曾经下令,在长江防线一带设立若干个“藩镇”,自筹粮饷,自负伤残。上面提到的那些老兄,就是这一批了。

可岳飞想不通,为啥要把他跟这些人等同起来?

其实,这就是岳飞一生的悲剧根源。岳飞的出身有问题,他不是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这三位都是正规军出身,是老牌的西军大将。人家根红苗正,还第一时间和皇帝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关系。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说,岳飞的军队资历里的每一步,都是赵构最不喜欢的。

他出身农民,没人引荐;他曾是王彦部下,王彦是八字军首领,八字军有自发基础,王彦与官方对立;他是宗泽部下,宗泽……还用说吗?这是赵构最不愿面对的一个人;他又曾是杜充的部下,杜充……是让赵构上当受骗的人。

凡此种种,一点都不招赵构喜欢,他自始至终也不是建炎集团的嫡系。能打又怎样,宋朝需要的不是大将、勇将,而是良将!

关于这些,岳飞一直没有领悟。他正在做对国家民族负责的事,觉得这样就足够了。于是,他在这时辞官,可是被拒绝了,最后只好按期上任。

在泰州防区,岳飞做了一件很著名的蠢事。当时是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左右,金军大举进攻江淮一带,重点攻击目标是楚州。宋廷下令楚州周边所有军镇全力赴援,结果镇抚使们不动,张俊不动,刘光世也不动,派出了他的强力将军集团,慢慢向楚州移动。

韩世忠本来想动,赵构下令他不许动。由于他平定苗、刘事变时非常神勇,江南宋室已经把他当成护法神了,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轻动的最可靠的力量。

只有岳飞迅速向楚州靠拢。

楚州在岳飞赶到之前陷落。这在以后成了别人非议岳飞的一大利器。岳飞怎么可以置楚州安危于不顾呢?他为什么就没能迅速赶到,击溃金军,解楚州之围呢?

连建康都能收复,怎么可能救不了楚州?

由此看来,岳飞真的是自找的。谁让他非得急吼吼地冲出去救人,像其他将军那样围观不是很好吗?

这件事过后不久,一些镇抚使原形毕露,重新变成了游寇。其中,李成做得最彻底,他大范围地游动,从山东到江南,几乎把长江沿岸搅了个遍。

李成,雄州(今河北雄县)人,字伯友。弓手出身,以悍勇闻名。他的人生分为前后两部分,堪称黑白对照,无比鲜明。他先是自发组织义军抗金,哪怕转战千里也决不投降。失败后,率部越过长江,进入江南,第一时间表示要当正规军。

赵构满足了他。

李成叛变、抢劫。

刘光世出兵剿匪。李成服了,再次当官,被派往长江边。

李成又叛变了,大范围抢劫。

赵构派刘光世再次出兵,大衙内回信说没空。韩世忠请战,又一次不被批准。赵构将任务交给张俊,将岳飞暂时调拨给张俊剿匪。

这是岳飞和李成之间的故事的开始,也是岳飞和张俊之间的漫长故事的开始。这时,岳飞视张俊如兄长,张俊视岳飞为剿匪成功的第一保障,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彼此都不会料到,有一天,岳飞会因张俊而死,张俊会因岳飞而遗臭万年……

回到岳飞和李成身上。李成最大的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