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板。(2 / 3)
,每次汉人面临灭顶之灾时,四川这块腹地中的腹地就会产生作用。既能避难,还能提供复国的钱。
天府之国不是白叫的。
张浚到任伊始,第一件事不是整合西军,而是命令一个叫赵开的四川人回故乡去,让他强令四川百姓贷五年的国债。这一下子把四川人手里的现款全搜刮干净了,使得他的继任者赵鼎破口大骂,因为四川啥也没有了……张浚用这笔钱囤积了数额巨大的军用物资。
有了这笔钱,他才能对西军动手。
这几年以来,西军破败了,不只是战斗力下降,更严重的是派系林立,各自为政,谁也不听谁的,就算是中央派过来的特派员,明令节制西军的王庶,也被架空了。
西北六军——永兴、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失去了统一调度。
要扭转这种局面,说简单就会很简单,说复杂也会很复杂。张浚用的办法非常强力,他把熙河军的主将张深、环庆军的主将王似直接罢免,把一大批少壮派,如名将刘仲武的儿子刘锡和刘锜、吴氏兄弟提拔起来,安排到了显赫位置。
这相当于赤裸裸的夺权。在军队里,哪怕是直系上司,这么搞也有巨大的风险。历史会证明,几年之后,张浚再这么做时,造成了无法挽救的巨大损失,刚刚稳定的帝国再次动荡,顶级将领翻脸成仇,南宋近四分之一的军力叛变投敌!
可这次他成功了,因为他罕见地对一个人妥协了。
这个人叫曲端。曲端,字正甫,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军人世家出身。曲端是一位传奇军人,他和金国的常胜将军完颜娄室对阵,双方互有胜负;和大名鼎鼎的金将完颜撒离喝交战,打得对方放声大哭,从此得了个外号,叫“啼哭郎君”。
与他的外战相比,他的内战功夫更高。
前面提到的节制西军的特派员王庶,就是被他搞得灰头土脸,卷铺盖走人了。至于用的办法嘛,一点都不复杂,三个字而已。
——不听话。
上面下达的命令,他有选择地执行了。只要是危害到他的部队实力的,他都忽略掉。这样一来,他所率领的泾原军在危机局势里就没什么损失了。同时,他吞并了不少地方义军,收编了不少盗贼组织。他的军事实力急速上升,强大到了一家独大的地步。
吴氏兄弟都是他的手下。
对这样一个人,张浚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他仿效古时“登台拜将”之举,集结西军当众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
这一幕相当感人,台下的西军万众欢呼,称颂张宣抚是懂军人、尊重军人、爱护军人的好领导!看,他带给我们吃的、用的,还把军人的地位提升得这么高,不像从前的文官对武将们颐指气使、呼来喝去。
张浚终于把六路西军整合到一起了。在他想来,他的钱是西军的命脉,曲端是名义上的领导,也听他的话,那么,时机已经成熟了,可以实施他那个伟大、辉煌的计划了。
他派人去见曲端,说现在建制统一,财用充足,与陕西境内的金军数量相比,西军大占上风,应该举行一次会战,一举消灭金军主力。
说这些时,前景是多么美好!张浚相信但凡一个汉人,一个宋朝的军人,都会为之热血沸腾,立即宣誓会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坚决完成任务。
却不料曲端的老毛病又犯了……
这是会战,是集团军决战,分出胜负之后,通常是一方死亡,一方昏倒。换句话说,就是无论输赢都会损失巨大的实力。
而损失实力是曲端最受不了的事。
曲端再一次不听话,他说尽管有了钱,兵还是从前的那些兵,与金军正面决战,没有必胜的把握。现在,应该分兵据守,派兵破坏金军的粮道和屯田,几年之后,才有获胜的希望。
张浚气得头晕,国家危亡,刻不容缓,等几年之后再决战,那时还有没有宋朝都两说了,何况还只有所谓的战胜“希望”!
但他没有发作,他知道曲端的价值,这是一位有着卓越战绩的旗帜性人物,临决战而废主将,是再愚蠢不过的事了。
可随后他就看到了两件蠢事!
第一件事,陕州陷落。
当时,西北重镇京兆府、凤翔、延安等地落入金军手中,西军主力由张浚节制远离战场,积蓄力量,为决战准备,没有及时出兵。但是,战争仍然渐渐向有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当地的民兵、部分西军自发组织起来,收复了许多城镇。
其中,西军大将李彦仙战绩彪炳,他以一己之力震撼宋、金两国的上层,收复了控扼陕西、河南两地交界处的重镇陕州。
此后,他以陕州为依托,与金军前后交战两百余场,多次重创金军。消息传出后,整个东南士气大振,连赵佶都说:“近闻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不能寐。”
金国方面震惊,令完颜娄室亲自率主力军攻打陕州,一定要拔掉李彦仙这根钉子。陕州陷入苦战,李彦仙部再骁勇顽强,也要考虑兵力对比情况。他向张浚紧急求援,张浚飞鸽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