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之后,李谅祚去世,时年21岁。 (2)(3 / 9)
了四千多具尸体,才勉强逃走。
阵斩四千多,这是辉煌的野战纪录,回忆下幽州城下赵光义大败,也不过才损失一万人而已,可以知道王韶的战绩有多漂亮了吧。
可是旧事重演,没等他高兴,消息又来了——木征跑去袭击河州,趁宋军空虚,已经收复老巢,进屋睡觉了……
付出这样惨重的代价,人命换时间的办法都用了出来,仗却打回到了原点。河州还是吐蕃的!想一想之前宋朝各次主动进攻的战争的过程,就会发现王韶已经掉进了坑里。
宋军每次都是开头时势如破竹,相持中被人脱垮,最后一败涂地。王韶此时面对吐蕃人的死缠烂打有什么例外吗?
有,王韶是北宋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取胜的方法与之前汉、唐两代的汉族名将们截然不同。卫青、霍去病很多程度上是以硬碰硬,战而胜之;李靖、李世绩、侯君集等唐将狡猾机警,往往突然启动,让异族人防不胜防。
到了宋朝,具体到王韶,他没有汉军举国征发的大兵团,也没有唐代胡风混杂国情里拥有的骑兵部队,注定了力量有限,更没有速度。可他用行动告诉了吐蕃人,你们有快步,汉人有脑子。
宋军做战,必须先胜在战略上。
看王韶的布置,他先是稳住阵脚,在香子城就地驻扎,并开始扩建,把这里彻底变成宋军的堡垒。接着派王君万轻装快马,袭取摩宗城(今岷县东)。另一边遣将渡过洮水,扫荡山南。自己亲率大军出动,修筑康乐城、刘家川、结河等军寨,沿途各处都安放军粮,先期畅通了自己的粮道。
这些准备之后,一张大网初步形成,成扇子面对河州形成了包围。可木征没有半点的惊慌,也实在没必要惊慌,这个包围圈只是个虚拟的态势而已,木征有广大的后方可以退却,游击战的空间很大。
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下一瞬间王韶的举动突然大胆,他率军直接迂回到了河州后方的踏白城,出其不意,一战而胜,斩杀吐蕃人3000多,占领踏白城。
到这时,包围圈形成了,并且把有可能从湟州来的吐蕃援军阻断。
到了这时,王韶仍然没动木征。他要的不是赶跑这人,要的是把河州吐蕃彻底打垮。这就要考虑到哪一方面的对手。
洮州还有木征的弟弟巴氈角。洮州在河州和四川之间,如果包围圈不紧,让他们两兄弟汇合,就算能战胜,他们也必将流窜进四川,或者青藏部分的吐蕃老巢去。
为了彻底战胜,王韶选了一条艰险万分,其他人连想都不敢想的行军之路。从踏白城到洮州,宋军翻越露骨山,那根本就没有道,全军几乎是下马步行,走完了全程。
艰苦的代价是巨大的,等宋军抵近洮州城时,巴氈角一点防备都没有。他作为本地的吐蕃人,都没想到会有军队翻越露骨山。
战局可想而知,洮州城光复。直到这时,木征才在梦里惊醒,这人一直躺在河州老家里,精心饲养着他的战马,就等着王韶杀上门,他好上马就跑,再次兜圈子。可噩梦醒来是绝望,他惊醒后,猛然间发现身陷重围,四面八方都被堵住了。
要说木征真有两下子,这个时候还是没慌。几次交手,他清楚王韶的兵力并不多,这样大范围的撒网,根本就是处处都防,处处都弱。他决定反偷袭,集中人马冲向宋军的一个点,造成局部优势冲出去。
可是他又错了,王韶撒下了网,但同时也在钓鱼,每一时刻都紧盯着河州的动静。他刚率兵出城,王韶就得到了情报。宋军分成了两股,一支由王韶亲自率领,迎头杀过去,与木征决战。另一边由景思立率领,他的任务是躲开主战场,直接去抢河州城。
王韶和木征在河州古城附近相遇,仓促出战和蓄谋已久有本质的区别,战争突然开打,快速结束,问有多快?王韶结束战斗之后汇合景思立冲向河州,河州城里的吐蕃人还以为是木征回来了,开门就放人。
河州城是不费一刀一枪自动贡献来的。占领河州,紧接着马不停蹄攻下了岷、叠、宕等州。至此熙河开边之战的第一阶段结束,王韶转战1800里,拓疆近3000里,招附番人30余万口。是北宋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开边行动,同时完成了对西夏的侧翼包围。
但可惜的是,河州古城下的一战,木征仍然漏网。
塞外苦寒,二三月份间的西北大地荒无人烟。王韶在河州城里向北方凝望,千不情万不愿,可仍然要结束战斗。
按说这时冻土覆盖,生机灭绝,丢了城池家当的木征没法养活大部队,宋军只要穷追不舍,除了战死只有投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可他这时却只能眼睁睁地停下脚步。宋朝的边将,最大的敌人不是国境线外的异族人,而是国都开封城里唧唧歪歪的诸位大佬相公。这群大领导的主要工作就是压制边将,随时公开宣称,边将不许掌权,不许坐大,不许立功。
尤其是不许向异族人挑衅。
这都是武人想升官,想发财的私心发作,才去故意惹是生非。哪像我们文臣,从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