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如果这是宋史 > 一时之间,似乎石介真的要尸骨不安,重见天日了。 (2)

一时之间,似乎石介真的要尸骨不安,重见天日了。 (2)(1 / 3)

说什么?否认吗,西蜀灯笼锦的事闹大了,整个朝廷都知道;承认?那真是疯头了。关键时刻,枢密副使梁适出面,他叱喝唐介下殿,马上给我消失!

唐介理都不理,站在殿中央,一定要等出个结果。

结果出来了,皇帝忍无可忍,把他送交御史台处理。看似很严重,其实很搞笑,御史台是哪儿啊?是唐介的办公室……他的处罚是贬官到外地,先是春州别驾,在他的领导,御史中丞王举正的请求下,调到了英州。

另一边,文彦博罢相。宋朝是个有品味的地方,只要是丑闻,不管真假,一律处罚。

综上所述,在中国历史中很有名气,是被历代儒家学子们津津乐道的一大壮举,勇敢的卫道士唐介以一己之力,不畏强权,把堂堂的宰相给参倒了。真是纯洁啊,有力啊,激情四溢啊,万古流芳。

可为什么我对他们半点的尊敬都没有呢?一方面前面说过了,张尧佐并不是那么的该死;二来就是包拯们吃饱了撑的。他们只看着政敌身上的小污点,却对天下真正的大事视而不见。就拿文彦博来说,在被弹劾敌视的日子里,已经把国家的冗兵、冗费的事情解决了不少。

他和庞籍建议在陕西裁军,凡年龄在50岁以上,或自愿归农的,都可以回家。这样国家可以节约军饷,民间也有人种地,双赢的局面。可几乎整个朝廷都反对,理由是害怕。这些人都会武功的,都习惯玩刀的,多年以来在军队里游手好闲,这要放回乡里,一旦生活不如意,造起反来谁承担?

文彦博和庞籍保证,如果有人造反,可以杀他们全家。西北方面35000名士兵解甲归田,那是3万多个家庭的幸事!至于国家,每年节省245万贯军费。这个数目,是不是比每年给辽国、西夏的钱要多出五六倍呢?

这类的事还有不少,文彦博加庞籍,这是仁宗朝里罕见的一对办正事的宰相班子。就这样被纯洁的言官们给拆散了。

以上两点,都还只是对包拯们蔑视的小理由。真正要认识到这些言官们的嘴脸可笑到什么程度,请把时间往前拨快3个月,再往后快进半年。

弹劾文彦博的前3个月,黄河在大名府馆陶县郭固口一段再次决口,民众死伤严重;往后快进半年,北宋仁宗朝史上最大的一次暴乱就在南方展开。

这是多么重大的涉及到国家安危,生民存亡的大事,可都被言官们忽略了。集体失明,没见这些忧国忧民的大人们有过任何举动!

南方这次暴乱,对宋朝来说,是突如其来的。究其原因,就在开头的两个字上――“南方”。长江以南,从建国时起,就只是个超大的、丰厚的、纯朴到随心所欲剥削的大粮仓。北方人坚信,那片土地和那方人,就只是温顺的绵羊,他们的神圣使命,就是一直辛勤工作,用丰富的出产,来维持供养北方重大城市的繁荣。

至于造反,想都不用想。根本不可能。

问理由,很简单,不是说潘美和曹彬当年打出来的威风,让南方人不敢反抗,而是再想远点,五代时懦弱的南唐和残暴到不像人类的南汉,那样劣等的统治都能忍受,现在沐浴在宋朝的阳光下,怎么可能会有人想到造反呢?

理论上没错,可是在当时中国的南方,也有宋朝管不到的地方。那就是现在的广西一带,当时的“四羁縻州”。

那里生活着一些蛮人,当时叫西原蛮、广源蛮、溪洞蛮。听着很陌生,时间再过1000年,就再熟悉不过了,他们统称为“壮”。对了,就是现在壮族的祖先。

宋朝时,他们有四大姓。黄、韦、周、侬。事情就出在“侬”氏身上。侬氏一族世居广源州,在郁江上游一带,活动范围都在深山里,这样就决定了他们的政治面貌。

宋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军事据点是邕州(今广西南宁),实在是太远了。加上深山老林,没什么出产,一直以来就放任他们去。随便活着吧,只要承认宋朝的管理者身份,就一切自由。可这并不等于侬族人就真的乐天幸福了。

因为南方还有交趾国。

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宋朝以前,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当初北宋建国时,赵匡胤一时脑残,潘美一时手懒,在灭掉南汉之后,就没再前进。交趾于是就独立了。狭小的国土,少得可怜的资源,决定了这个新生小国的气质。

一直到现在,都是又穷又横。尤其是在宋朝时,穷让他们有便宜就占,从不挑肥拣瘦,宋朝不要的,他们全都接收。包括藏在深山密林里的侬族人。

几十年前,侬族人的首领叫侬全福。名字很吉祥,遭遇很悲惨。交趾来勒索,他拒绝交保护费,于是开战,他就失踪了。

正规说法是,他被古越南人掠走,不知所终。这样侬族人群龙无首,他的妻子更是从此无夫。无依无靠之后,该女士选择了改嫁。她嫁给了一个富裕的商人,从此过上了平静安宁的生活。

一切很美,直到几个月之后,她生了孩子。新生命驾到,商人很高兴,却忘了生得太快了,这不是他的种,而是姓侬!这个孩子很特别,他有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