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如果这是宋史 > 六谷部,潘罗支。 (3)

六谷部,潘罗支。 (3)(10 / 11)

带领下,“一脊三茅”终于找到了,而且数量相当的不少;

第二,祭天需要玉器,具体地说,就是玉牒加玉册。

这个按说不难,中国是玉的国度,要别的钻石、蓝、红宝石、猫眼之类的东西我们一样没有,对不起,就是不出产。但是珍珠和玉石要多少有多少。可仍然卡在了时间这一项上。

雕琢玉器需要极长的时间,就算是皇家需要,也没有三五个月就能搞定的可能。在这个硬性指标面前,连神通广大的五位封禅管理员也束手无策了。但是真正的奇迹出现了,一位叫赵荣的皇家玉工突然向皇帝报告。说老早年了,您的老爸,也就是太宗皇帝,曾经下令雕琢过这些玩意儿。当时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做好,但一直没用,都存在某某库房里呢!

赵恒一听大喜,马上派人去查,结果千真万确,用料上乘,精雕细琢的祭天版玉牒、玉册都静静地躺在库房的深处,像是在几十年前就一直在等待着现在这一天。

赵恒手捧玉器,感慨万千:“先帝真有先见之明啊!”不过这时赵光义手底下的重臣们都已经病老将死了,年岁最小的寇准也被他远远地发配出去,不然,他就会被提醒,这些东西到底是怎样的来历。

毕生追求荣誉的赵光义陛下在公元九八四年,宋雍熙元年时也曾经想过封禅,都已经下诏当年的十一月将有事于泰山,什么都准备好了,可是皇宫里却突然间起了大火。

那场火,烧掉了当年那位太子的名位宝座,也烧光了赵光义封禅的心情欲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家尚不能齐,何谈治国?更怎样、何颜去泰山之巅持礼器面见上帝?

所以当年这些玉牒册只能静静地收归库房,让往事淡忘吧,那些曾经疯狂追逐功业的年华,和那个终身困于箭伤,却仍然苦苦支撑的人……

万事俱备,只差排练。为了让这次封禅成为历代封禅中的经典,确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赵恒决定无所不用其极。最出格的是,他成了彩排演练中的演员。

皇宫搭戏台,封禅成国事。赵恒粉墨登场,开始提前进入角色。而皇宫之外,更是捷报频传,无数的祥瑞像马蜂一样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一会儿某处大丰收,一会儿某地“狱空”(人民都不犯罪了,多好),一会儿某处仙鹤云集,翩翩起舞。这还是小事,泰山周边才真的是祥瑞大爆炸,震得整个东亚地区都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先是泰山突然涌出了一股清泉,旁边的锡山上出现了苍龙;然后是泰山上的猛虎开始大搬家,全都抛弃祖业,向徂徕山转移;更神奇的是,开封城里的皇帝忽然间突发奇想:“对了,泰山上有个王母池,也应该祭祀一下吧。”

结果命令刚刚发出,泰山上就有消息回报进了皇宫:“陛下,真是太神奇了,王母池的池水近来突然变成了紫色!”查一下日期,变色的那一天,正是赵恒刚刚起心动念,想要祭祀王母的时间……而泰山为了回报宋朝官家的深情厚谊,也给了他一个具体回报。

一大堆五色金丹送到了赵恒的面前,只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不知赵恒吃了没有,是当天的正餐,还是饭后的甜点。

这些小垫场之后,真正的大戏才出炉。那是在公元一〇〇八年七月十的早晨。话说王钦若正在泰山上监工,著名风景区醴泉亭的北面草地上,一块黄绸子从天而降,第三份天书降临了!!

古语云:“事不过三”,真不知是指的好事,还是坏事。反正最近外星人的邮局很忙碌,赵恒接二连三地接到了上帝的密信。

“信”被加紧加急,百般恭敬地送进了京城。皇帝加首相再次率领文武百官把它迎进了皇宫,和前两份一体收藏。这些都做完了之后,终于大功告成,圣驾可以起程去山东了。

但是禅,不是那么容易封的;京,也不是那么容易出的。为了各方各面的安全,赵恒临走前下了一连串的命令。

京城留给了前宰相向敏中,由他来全权负责。这是个利好消息,证明宋朝在姓程的或者姓朱的“圣人”出土前,男女关系还不会彻底弄毁一个人。向敏中的第二个春天就快到了。

接着马上派人去辽国,去通知他的好兄弟以及萧大婶,他这是去山东地界“祭天”,可不是第三次御驾亲征啊,友邦不必惊诧。同时再派大太监刘文质去齐州(今山东济南)当都监兼都巡检,由他来防备北方的突然袭击。万事都要留一手才有安全感;

又派另一位大太监周文质去西北,允许他在紧急的情况下,有权调动凤翔、邠州一带的驻军,来对付传说中非常乖的党项小孩儿李德明。

这些都摆平之后,赵恒才能从京城里换衣服出门。不过在临走前,他还是叫过来了一个人,压低了声音悄悄地问:“爱卿,你老实说,这次出行,国库的钱够花吗?”

被询问的是大宋三相之一的“计相”,三司使丁谓。此人面色轻松,语气从容,说出了被后世认为最不着调的那四个字——“大计有余。”

您放心,只管敞开了花,不仅够,还能剩点呢!不过,到最后,可真是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