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他死定了。 (2)(7 / 11)
张纸,上面写的都是宫廷秘事……赵光义火了,大逆不道,甚至是要篡位!来人,把他给我剐了!
但是刚刚派出去执行人,赵光义马上又后悔了,他再派个人去追,千万别杀。可惜,后面的这位跑得太急,马在一块泥地里崴了脚,等换马再追时,侯莫陈利用已经碎了……
杀得惊险,过程曲折,可是干吗赵光义什么都不在乎,一定要留下这个成都骗子的狗命呢?回头看一眼这个人发迹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时正是赵廷美、卢多逊倒霉的日子。那段时间,赵光义龙腿欠安,老命不保,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这个人的得宠,就是因为他的“幻术”,宋朝的君子们所不了解的民间治病偏方。赵光义为了自己的生命,当然要一再地对他忍让。
可这不是赵普所想的,他看得很远,在现阶段要为宋朝扫除奸邪重整河山,但帝国更需要未来。一个年青人正向他走近。
准王储、开封尹、许王赵元僖。
当赵普这次上任时,元僖做开封尹已经一年多了,但是他的地位却并不稳固。以前他一直都活在大哥元佐的阴影里,一年多的时光,他的根系还远远发展不到朝廷的各大角落里,更谈不到什么个人威望。何况还有种种迹象都表明,他老爸还时不时地会想念着被幽禁的长子。还有他身后,那些弟弟们也同样都长大成人了。
前有狼后有虎,必须都除掉,可还得要做得正大光明、为国为民,这就是元僖面对的课题。而唯一的正解就是第三次重现江湖的赵普。
元僖是个真正的聪明人,他懂得和英雄站在一起,最起码也是条好汉。他立即积极支持老同志的工作,当赵普为国家操劳时,他每一件事都尽量参与,全力配合,这样当成绩出现时,开封府尹、许王赵元僖的形象也就随而高大、庄严了起来。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绝妙的好处,那就是赵普和他大哥元佐的关系。赵普得势,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曾经把他罢免的死敌,捧赵普就是打压元佐,妙不可言,不必亲自动手,甚至不必打招呼,元佐就彻底地死定了。
就算这样,元僖仍然没有满足。赵普虽强,但毕竟老了,年近七十的老人,随时都会倒下。为了安全,他又给自己上了双保险,首相赵普之外,次相吕蒙正也成了他的盟友。说一下这位宋朝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宰相,真不知道,他的命为什么这么好。一张考卷让他成了现任皇帝的宠儿,更让未来的皇帝也对他主动微笑。那还等什么?
伟大的王子我爱你……好了,他的幸运在这时达到了顶峰,至于顶峰之后是什么,人人都知道。
从这时起,这三个人紧密配合,以赵普为首,在近一年半的时光里,除了前面所做的三件大事之外,还至少搅黄了两次赵光义的好事——第一次,雍熙三年的北伐失败之后,赵光义要立即就扳回劣势,在雍熙四年就又要出兵雪恨;第二次,到了端拱二年,也就是黑脸尹继伦砍了耶律休哥的下一个月时,宋朝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彗星,而且根据彗星的来去方向,宋朝的高人们得出结论,这是大吉之兆,“合灭契丹”。赵光义大喜,立即决定再次北征。
这样的事,被赵普等人否决。想想当年的形势,除非彗星老大是想让宋、辽两国的君主直接对决,由大腿囊肿患者赵光义PK十六岁少年耶律隆绪,不然似乎大宋的胜率可真的不太高。
但是自然法则是没法抗拒的,赵普迅速地衰老了,他最后做的事,是给宋朝留下了一笔最珍贵的遗产——人才。
代州张齐贤在他的极力推荐之下,从边疆回到了开封,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从此这位有勇气且坚定的书生进入了权力中心,开始参与制定宋朝的重大国策。
另外在他实际任职的最后几个月里,一位貌似和他一个类型的年青人崛起了。他叫寇准,这一年才二十九岁,但是资格已经相当老了,因为他中举之时年仅十九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赵光义选人才,不仅要看学问,而且要看这个人的年龄。
太小的不要,因为有些事,与聪明和才华无关。你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知道人生那些说不清,但是又必须得领会的东西是什么。
当时有人劝寇准,把年龄改了,多说几岁。可是寇准从开始时就显露了他的真面目——不改,难道我从刚开始就要欺君吗?
这让赵光义非常欣赏。之后他让寇准在地方官上整整历练了十年,才调回中央,而回来之后,寇准立即就崭露了头角,其方式就是让皇帝下不来台。他跟赵光义在大殿上说事,天生的硬性子,把皇上给惹火了,赵光义拂袖而起,准备退朝。可是寇准接下来的举动在宋朝三百年间独此一份。
他突然上前,把皇帝的衣服抓住,宋史中的原文是“令帝复坐,事决乃退”。老天爷,他命令皇上重新坐好,把事儿说完了再走!
这样的人,赵光义从来没遇到过。事后,他对寇准的评价非常高,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了魏征。但是历史证明他说错了,寇准对宋朝的贡献,远远大于魏征对唐朝的贡献。
年青一代风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