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如果这是宋史 > 千载一时,不容错过!

千载一时,不容错过!(1 / 5)

柴荣率军疾进,于4月16日抵达沧州,兵行迅速,他没有休息,当天就率兵骑数万直趋契丹边境。为了隐蔽,他走的全是山野荒路,数万大军掠境而过,连当地的居民竟然没有发觉。第二天,柴荣就出现在了乾宁军(即辽国的宁州,今河北青县)城下。

宁州刺史王洪进大惊失色,不敢抵抗,马上就开城投降了。

宁州城外,后周的水军已经到达。随后柴荣命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水陆并进,毫不停留向契丹内部继续挺进。

后周战舰如云,旌旗蔽空,首尾相连,绵亘数十里……柴荣率当时中原最强的军队顺流而行,直逼辽国南院重镇幽州。两天之后,越过独流口(今天津西南独流镇)、再溯流而西,直抵幽州前哨益津关(今河北霸州)。

益津关与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淤口关(今河北霸州东信安镇)合称三关,是幽州方面正南防线上的三座重要关隘。

不下三关,难抵幽州。

但从来都是契丹骑兵从三关出发南下侵略汉地,从来都没有过汉人军队主动出击,攻到三关之下。一点防备都没有的契丹守军一哄而散,世宗皇帝到达关前,益津关守将终延辉就出关投降了。

益津关向西,水道变得狭窄了,柴荣弃舟登岸重上战马,迅速向下一个关口瓦桥关挺进,当天日落时只得停驻稍歇,柴荣露宿在旷野荒地,与众将士同宿同起。

次日清晨,太阳又一次升起了,柴荣振奋精神,命赵匡胤向瓦口关挑战。赵匡胤率部直抵关前,刀兵未动,瓦桥关守将姚内斌出降。进驻瓦桥关,柴荣稍微歇息了一下,这时辽国莫州刺史刘杨信和辽淤口关守将不敢抵抗,直接遣使归降。

5月1日,后周强大的后援部队到达,而且战场上锋锐难当,所向披靡的李重进终于从淮南赶到了。柴荣终于有了强大的实力可以和契丹人正面对冲,而这也可以看出,柴荣对自己的苛刻,他又一次充当了全军的先锋,就像高平之战那样,不等主力齐集,就已经先期出发。

李重进等后援部队的威慑力极其强大,辽国瀛洲刺史高彦晖不堪重压,主动投降了。至此,三关以南所有失地,都被后周迅速收复。

此时,距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下诏亲征只有区区四十二天,而从京师出发开赴战场,实际只有三十二天。短短的一个月里,契丹边关守将望风归顺,无人撄其锋,一举收复三关三州十七县,共复民一万八千余户,为大唐中期以后汉人前所未有之胜利!

5月2日,柴荣在瓦桥关行宫大宴众将,将士们,前面就是幽州,即为古之燕地,为燕云十六州之首……

但是出乎柴荣的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沉默了下来,包括以悍勇无敌著称的李重进。他们向柴荣报告了最新的情报——辽国王耶律述律已经率领契丹精锐骑兵来到了幽州附近,他不再喝酒了,此时就屯兵在燕山之北。契丹的前锋部队马上就要到瓦桥关了。

耶律述律……柴荣默默地念着这个异族酋长的名字。是的,幽州,辽国绝不会轻易放弃,而耶律璟更不是李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这次进攻并不是偷袭,本来就是要与契丹分出个输赢胜负!

但是随军的大臣和众将们却不这么想,这些人的心理完全符合唐末以来汉民族的心态——“陛下离京才四十二天,兵不血刃,北举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未宜深入。若贸然进军,一旦有失,则前功尽弃矣。”

柴荣听得忍无可忍,奋然而起——“乘胜长驱,正如破竹之势,怎可中辍?!”

就在当天,柴荣即令先锋都指挥史刘重进率军先发,就在瓦桥关以北,与契丹先锋相遇,一场激战,斩其数百游骑,进而攻占距离幽州仅一百二十公里的固安(今属河北)。到第二天,柴荣亲自来到了最前线,他到固安的安阳水(即今永定河)视察军情。然后命令立即架桥,以备全军迅速通过。不等耶律述律前来,他就要主动去向契丹兵团挑战。

请记住这一天,公元959年5月3日,柴荣从前线返回瓦桥关,准备下一天的征战……这一天是柴荣命运的分水岭。就像古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得胜,会宴将士;也像是神话传说中无敌的勇士阿喀硫斯最后一次冲击特洛亚城门,他们都到了命数终止的那一天。

传说柴荣当天心神激越,纵马驰上一片高坡,他要“驻马高阜,以观六师”。是的,他看到了他雄壮的军队在他面前源源不断地开赴战场,也看到了当地的父老牵牛举酒来欢迎他。他顺口问道:“此地何名?”

“回陛下,故老相传,谓之病龙台。”

柴荣愕然,既而黯然下坡,当天夜里就突然发病,就此卧床不起。

当然,这是传说,出自《五代史补》。但细查史书,此时柴荣即位已经五年了,五年之中他五次亲征,鞍马劳顿,事必亲躬,有迹象表明,就在此次出征以前,他就已经有病。因为有大臣上疏劝他——“待圣体稍安之后再行北伐,亦不为晚。”

但柴荣毫不理会,终于在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