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借点粮食(2 / 2)
白白牺牲。
“千军,你不会是想干你的老本行吧?虽然那样做的确能够解决粮食的问题,但也可能触怒方上的官员,我们是在人家的头上,齐王虽然带走了十五万兵马,但以整个山东的实力,再召集起十万步兵并不是什么难事!”
宋金书与王千军暗斗了那么多次,也互相合作了那么多次,对于王千军的一些习惯已经是很了解了,而且一直就认为王千军是匪性不改,根本就不是士人官场的正派做法。
“呵呵,宋大人还真是了解我,不过这一切也不能怪我们,要怪就怪山东方上的官员做得太过分了,如今沿运河两边都有大量正在成熟的粮食,我们只要将其全部收割上来就可以变成军粮,如果有人吃不惯这种还没有成熟的粮食,我们还可以去找那些主士绅们,还有那些豪门世家在外的庄子去借粮食,既然是借,我们当然要客气一点,自己动手,然后写张欠条就可以了。公公认为这个主意如何?”
王千军并不想跟两淮总督争论什么,两淮总督一定会反对王千军这么做,而宋金书则是既想这么做解决军粮问题,又害怕把事情闹大,这是在别人的盘上,如果是在自己的盘上,还不是宋金书一句话的事情。
“朝廷有规矩,奉调或者是勤王的军队都可以从沿途方上征集军粮,无论是方官府的粮食还有私家之粮都必须无条件的听从军队的调动,我等现在是勤王之师,皇上正在京师等杂家回去复命,尔等的军队也关系到京师的安危,三位大人都有权力直接征调方府库与百姓之粮作为军粮。”
传旨的太监都表态了,两淮总督也不好反对,宋金书也是马上就同意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是在别人的盘上,有些事情必须要好好谋划一下,不是说去收割粮食就去收割粮食,说去借粮食就去借粮食的。
“为了能够不触怒山东其他方的官员,我们最好把军粮的问题就在济宁州解决了,就只征调此的粮食作为军粮。并且再征集一些船只,将所有的军粮送上船,沿途不再停留直接北上,尽快离开山东进入河南。只要我们不去打扰到其他的山东官员,为了能够维持方上的平安,其他山东官员应该是不会再为难我们。”
宋金书很了解方上官员之间的关系,方官员与方官员之间一般只会看对方吃亏,而不会主动去把麻烦引到自己身上,只要是不威胁到自己,上面又没有命令,无论相临的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从头到尾就是袖手旁观,看着别人倒霉,因此宋金书才建议就抢济宁这个方。
“我们就不去济宁城内去借粮食了,就在城外征集军粮。不过也要注意城内的动静。济宁知州可能很胆小,只能看着我们的士兵把粮食都收割了。但也可能直接带兵出来跟我们抢粮食,甚至直接干上一场,粮食最好还是不要让士兵去收割,从附近抓些民夫过来,监督着其收割粮食就行了!”
王千军最后又做了一点补充,然后所有人就都先散了,回去休息一夜,明天清晨再命令军官与士兵去执行,把军队所需要的军粮还有船只全部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