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李思安夹城围潞州 周德威诱敌擒朱珍(2 / 3)
或有骑兵战死中途,但运入城中军粮已一万三千余斤,使得潞州将士士气大振。晋军骑兵卸下粮食,掉头返回。此时,葛从周等已率援兵来到,周德威下令二番趟营。只是梁兵来助为时已晚,沙陀鸦兵皆已卸下军粮,轻装上阵,更是肆无忌惮,大开杀戮。正是:
送粮潞州敌寨平,宝锥大败寇彦卿。
救得守军鼓士气,二番回马踏梁营。
沙陀鸦兵彪悍凶猛,令梁兵防不胜防,节节失利。一个多时辰便使晋军两番闯营,如入无人之地。朱晃是怒不可解,李思安言道:“末将见康将军所建土堡之间间隔百步,敌兵人少自可射杀,如今日晋兵万余人,则难以阻挡。可使‘夹城’之策围死潞州,隔绝于世。”
朱晃问道:“何为‘夹城’?”
李思安言道:“现每隔百步即有一座土堡类,可将建好土堡用土墙相连。封闭死路,绝水断粮。在另弓弩手驻扎土墙之上,似同长城一般,即使闯营送粮,除非人生双翼,否则绝无进出之策。”
朱晃言道:“潞州城池甚大,如此围困虽是上策,但耗费颇大。”见朱晃手捻须髯,眉头紧锁,李思安道:“陛下可催促山东各州郡,征发民夫。修筑土城。”朱晃本不愿大费周折,奈何军情紧急,便依照李思安之言,调集山东民夫。
数日后,李思安从山东调集民夫、土石大肆修建土墙。由于十万兵马与调集的民夫人力众多,粮草节节吃紧。朱晃只得再发急令,又命冀州、青州、荆州、开封各道州郡调集军粮,供应军需。
周德威得知梁军正在从各地调集粮草,便令李嗣恩、李嗣本各率三千人马,交替出兵,日夜袭击梁军粮道。李嗣恩、李嗣本二位太保劫得军粮便运回晋军大营,倘若梁兵来抢,便烧粮撤走,梁兵归营,晋兵有出寨劫粮。尔出吾归,尔归吾出,使梁军粮草接连遭抢。朱晃对此焦虑万分,久无良策。军师谢瞳见朱晃心事,便问道:“陛下是否焦虑运粮之事?”
朱晃言道:“子明先生妙算,朕正愁于粮草屡次被劫,十万大军反处被动之地,子明可游良策赐教否?”
谢瞳言道:“瞳已有良策,此番再教晋兵中我反间计。”
朱晃言道:“原来军师早以成竹在胸,快快将来。”
谢瞳言道:“晋军日夜袭扰粮道,意在绝我粮草,使之不战而驱人之兵,以解潞州之围。陛下当反客为主,可日夜袭扰城池,疲惫潞州兵卒战心。只要对潞州日夜明攻暗打,而潞州久不能解围,城内晋军将士必然猜疑周德威用心,日久必然生变,”
朱晃大喜:“如此说来,就依先生妙计。”朱晃随即传令各寨日夜袭扰潞州。四面梁军或是敲锣打炮虚张声势,或是架设云梯,发射箭弩,走走过场。梁军攻城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潞州城内守兵斗志松懈,疑惑周德威不出兵解围,恐有通敌之嫌。又过几日,潞州城内将士纷纷传言周德威畏惧梁兵,卖主通敌,李嗣昭也是半信半疑。
梁兵日夜袭扰潞州守兵,令周德威甚为焦虑,便召来文武诸将官商议。监军张承业言道:“梁兵日夜攻城,长久以往并非良策。”
张承业言道:“此乃离间之计,大帅本欲袭扰梁兵粮道,使其粮草供应不及,被迫退兵。未想这梁兵日夜扰城,外筑土墙,使潞州城外不得援助,内消磨战心。最终与世隔绝,使得将士怀疑周都督按兵不救,以使我军自相误会。”
周德威言道:“此计必是那谢瞳所为,久闻此人惯用反间计,若是不除此人,必为晋王大患!”
李嗣源言道:“谢瞳乃是谋士,跟随朱晃左右,平日又不出战,如何能杀?。”
忽闻有人来报,李嗣恩劫粮回营。李嗣恩抓得梁军一将捆绑带回。周德威问道:“十一太保所绑何人?”
李嗣恩言道:“今日劫持粮道,虽未成功,但擒获梁军一员牙将,特来献上。”
周德威问那梁军牙将:“汝乃何人?”
牙将答道:“我乃梁将李唐宾。”
周德威怒道:“败军之将,何不早降?”
李唐宾言道:“要杀便杀,何需多言!”
周德威大怒,要斩了这李唐宾,张承业赶忙说道:“以老奴之见,暂且将此人押下,我自由处置。”
周德威言道:“既然监军说话,就暂且饶汝一命,将李唐宾押下。”左右士卒将李唐宾推推搡搡押了下去。周德威又问道张承业:“这李唐宾区区一个牙将,又目中无人,留此人何用?”
张承业言道:“元帅欲杀谢瞳全在此人!”
左右将官皆是疑惑不解,周德威问道:“监军莫非要是皆此人之口反间谢瞳。”
张承业言道:“此人乃一牙将所说之言,焉能诓骗朱晃相信,需再擒一梁军大将。”
周德威言道:“我欲再与梁军一战,离此不远有一白虎沟,可在沟中设伏,诱敌而擒之。”张承业以为此计可行,遂与众人设定擒敌之策。
两日后,周德威令李嗣源率三千兵马列阵梁军营外,呼喊叫阵。朱晃闻听李嗣源率兵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