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广陵迷城(2 / 2)
此。”
李豫:“耿兄对当前局势如何看?”
耿湋:“如今这江淮,官吏贪渎、祸乱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李豫:“朝廷不是派了李太尉和裴相来江淮,平息暴乱,抚慰百姓。”
耿湋:“李太尉乃是当朝柱国,平息浙东袁晁之乱自然不在话下。然而江淮百姓之苦,根源不在袁晁。裴公虽然官居宰辅,但要理清盘根错节的江淮,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李豫:“以耿兄看来,如何才能澄清江淮?”
耿湋:“除非圣人亲自来。这怎么可能。”
李豫笑道:“怎么不可能。耿兄一表人才,不知是否有意为朝廷效力?”
耿湋:“说来惭愧,在下家道中落,无钱无势,空有一颗雄心壮志,却是报效无门。扬州府的春闱便名落孙山。”
李豫:“不必灰心,明年再考。我和耿兄打个赌,明年耿兄你一定进士及第。”
耿湋:“多谢李兄吉言。”耿湋,字洪源,河东人,代宗宝应元年登进士第,官至右拾遗,与钱起、卢纶等人齐名,号称“大历十才子”。
李豫辞别耿湋,与浑瑊、薛平来到子城内的扬州大都督府门前。薛平上前亮出玉牌,带着李豫、浑瑊走进大都督府,径直来到后堂。李豫之前嘱咐过崔光远和马燧,除了裴遵庆外,不要向其他人透露自己驾临扬州的消息。
少顷,裴遵庆、崔光远、马燧前来见驾。
李豫扶起三人,语重心长的说:“各位到江淮已有数日,这里的情况大致知晓,江淮之事该怎么办,都说说吧。”
马燧:“燧以为,当前第一要务是平定袁晁之乱。”
裴遵庆:“下官到扬州四日,主要为李将军的大军安排渡江船只、筹措钱粮补给。”
李豫:“裴公啊,你可是我朝首辅。离开东都前,朕特意授予你便宜行事、临机专断之权,可不是让你来给你大将军管后勤。”
裴遵庆跪地道:“陛下恕罪,臣有负圣命。”
李豫上前扶起裴遵庆:“裴公请起。朕有两位老师,一位是邺侯李泌,一位便是裴公您。”
裴遵庆:“臣惶恐!”
李豫:“朕知道江淮的水很深,不过裴公不必担心,有朕支持你!对于涉案官员,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要有任何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