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三十八章 司牧东都(1 / 2)
更新时间2012-9-4 20:55:31 字数:2384
一行人路过陕州,李豫见十几名官差驱赶着上百囚徒前行,有年长者行进稍慢,便遭皮鞭殴打,谩骂声、皮鞭声、哀求声不绝于耳。李豫经过打听,得知这些囚徒都是陕州的普通百姓,因为没钱缴纳赋税,被充为徭役,驱赶到洛阳,修筑遭受战乱破坏的城墙。李豫想起郭子仪临行前的忠告,对眼前所见置之不理。
李豫一行来到河南府新安县,走在县城大街上,遇见两人为了一个店铺的归属争得面红耳赤,几乎要大打出手。
李豫上前劝开两人,对两人说:“店铺归谁自有房契为证,两位为何在这儿争执不休。”
店主甲从怀中拿出一张房契给李豫和众人过目:“公子您看,大家看看,此房明明是我家的,这房契上有本县张县令的签章。”
店主乙也从怀中掏出一张房契,对众人说:“你有房契,我也有。本人的房契是本县王县令刚刚签发的。”
李豫接过店主乙的房契,上面果然有新安县的签章,签发日期比店主甲的晚一天。
面对两张房契,李豫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两人继续争吵起来。正在这是,新安县尉带着几名衙役前来。县尉看过两位店主的房契,对店主乙说:“今天是单日,张县令说了算。想要回这店铺,明天再来。”
听了县尉的话,两位店主相互而视,同时叹了口气道:“这叫什么事啊!”
李豫想起新安县有两位县令,对两位店主说:“不知两位各做什么生意?”
店主甲:“我卖米面。”
店主乙:“我卖油盐酱醋。”
李豫笑道:“两位这样争执下去,谁也做不了生意。既然你们卖的都是百姓日常所需之物,不如共用这个店铺,一起开张如何。”
两位店主相互看了看,一同回答:“好!就依这位公子所言。”
李豫到达洛阳的当天,没有惊动当地官员,带着郭旰、贺拔楚岳、王霆、刘德顺,在洛阳城中转了一圈。经历了安史之乱的东都洛阳,城内居民由天宝初年的八十万骤减至二十万,城中市井凋敝,一片凄凉景象。大街上有不少衣衫褴褛的流民,沿街向路人乞讨食物。还有四五成群的地痞无赖,敲诈勒索街边开门做生意的店铺。
李豫一行来到端门外,洛水北岸的天津桥头。昔日巍峨雄伟的天津桥已毁于战火,眼前的天津桥是安禄山称帝后临时搭起的浮桥。
李豫正准备过桥,被守卫在桥头的衙役拦住。
衙役指着路边的木牌对李豫等人说:“看见没有,交钱过桥。”
李豫这才注意到桥头的路边立着一块布告牌,上面写着:天津桥署奉河南府公文,征收过桥税,每人十钱,每马五十钱,每车一百钱,货物按价值十收其一,落款签章是河南府少尹王侑。
刘德顺上前骂道:“你等长了几个脑袋,敢跟太子殿下-”
李豫有意咳了一声。
刘德顺立刻改口道:“敢跟太子殿下的朋友要钱。”
衙役有恃无恐的回答:“这年头,自称太子朋友,企图逃税的多了,谁知道是真是假。”
李豫没有兴致过桥,转身朝洛阳宫正门-端门走去。
洛阳宫建于前隋,当时称为紫微城,太宗皇帝改名洛阳宫。武则天称帝后,定洛阳为神都,对洛阳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正殿万象神宫气势恢宏,规模远远超过两京的其他宫殿。开元二十七年,李隆基下诏拆毁万象神宫上层,改下层为乾元殿。
安禄山占领洛阳后,以洛阳宫为大燕皇宫。
宫城北面有曜仪城,曜仪城北有圆壁城,东面有东宫,东宫外有东城,东城外是洛阳北城,西面是上阳宫和禁苑,东北偶有全国最大的粮仓—含嘉仓城。
东都洛阳与西京长安一样,设有御史留台和六部衙署,御史留台由御史中丞统领,六部衙署由侍郎或郎中主持日常工作。东都留守代表皇帝统领御史留台和六部官员,管理宫城、皇城、曜仪城、圆壁城、东城、含嘉仓城和禁苑。
李豫的身份是太子,按规制应入住东宫。就在十天前,东宫意外失火,烧得一片狼藉,根本无法入住。东都御史留台中丞卢从义,建议李豫入住洛阳宫。李豫觉得不妥,洛阳宫是皇宫,自己住进去会授人以柄,惹祸上身。李豫思来想去,决定暂住在洛阳宫西面的离宫-上阳宫。
上阳宫为高宗皇帝所建,后来成为则天皇帝的寝宫。上阳宫东接皇城,西邻禁苑,南濒洛水,是一处虎踞龙盘的风水宝地。战乱后的上阳宫显得有些凄冷,透过高大雄伟的殿宇依稀可见当年恢宏壮丽、金璧辉煌的盛唐景象。
李豫命马燧、马重英、仆固怀恩、南霁云、章仇瑾瑜率领太子左右卫、虎骑、豹骑驻扎在禁苑,浑瑊、王震、独孤云接管洛阳宫卫,郭旰、贺拔楚岳、王霆率领太子左右内率宿卫上阳宫。
第二天,李豫接到河南尹杜谦的请柬,杜谦在洛水河畔的醉宾楼设宴,为李豫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