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二十七章 浴血睢阳(1 / 2)
更新时间2012-8-26 20:27:25 字数:2386
东都洛阳沦陷后,燕军按照安禄山的部署兵分三路,崔乾佑、孙孝哲部西叩潼关,武令珣部南下荆襄,尹子奇部东进江淮。
西线战场方面,驻扎西北边塞的各路唐军,听从新皇帝李亨的诏令,在李俶、郭子仪的统一指挥下,与燕军先后在长安、潼关、陕郡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战役。唐军击溃燕军孙孝哲、崔乾佑两大主力,歼敌十五万。
在南线战场,山南东道节度使、南阳太守鲁炅,颍川太守来瑱,襄阳太守魏仲犀同心协力,燕军武令珣部受阻于南阳城下。
此时在东线战场,情况却完全不同。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在陈留兵败殉国后,河南道各路唐军群龙无首,陈留、荥阳、济阴、濮阳等郡相继被燕军攻陷。唐廷新任命的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率军驻守于河南道与淮南道交界处的泗州临淮城,对河南战事采取观望态度。
宋州睢阳郡位于中原通往江淮的要冲之地,呃大运河咽喉,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燕军攻克洛阳后,以大将尹子奇率十三万大军扑向睢阳,妄图一举踏平睢阳,夺取江淮富庶之地。
睢阳太守许远探知燕军企图,急忙向周边郡县求援。各郡太守都官居四品,谁也用不着听谁的,加之适逢天下大乱,手里有兵有粮就是王,故而响应者寥寥。在雍丘一战扬名立威的张巡,此时退守宁陵。张巡闻知军情,权衡利弊,决定放弃宁陵县城,率军支援睢阳。
张巡率领三千兵士赶到睢阳,与许远合兵一处,两部人马加起来不过七千余人,与燕军的十三万大军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许远见张巡勇武有谋,主动让出指挥权,退居幕后负责粮草补给。
张巡、许远刚刚安排完睢阳防御,燕军已然扑天盖地到达睢阳城下,十三万大军将睢阳围得水泄不通。尹子奇得知城内守军不到万人,亲笔修书给太守许远,命其立刻开城投降,尚可保太守之位,如果稍有迟疑,必将玉石俱焚。
张巡、许远看过尹子奇的书信,杀了送信之人,表明死守的决心。
尹子奇十分恼怒,命令帐下各军,日夜不停的地轮番强攻睢阳城。张巡、许远率众死守,昼夜苦战,一日经历二十余战,连战十六日,擒获燕军将领数十名,杀敌两万余人。睢阳初战告捷,张巡声威大振。
尹子奇不甘失败,见强攻不行,遂改变策略,坚壁清野,将睢阳团团围住。张巡以为,敌众我寡,死守孤城难以持久,必须主动出击,以攻为守。燕军人数众多,不能硬拚,张巡的目标很明确:擒贼先擒王。除掉燕军主将尹子奇,乱其指挥中枢,十余万燕军群龙无首,必不战自溃。
一天深夜,围城的燕军见城内火把高举,亮如白昼,鼓角四起,声动天地,以为唐军将要出击,慌忙备战,谁知城内却迟迟没有动静。天亮后,唐军偃旗息鼓,城内万籁俱寂。燕军通宵达旦,戒备森严,精疲力竭。
尹子奇登上飞楼上远眺,城中一无所见。于是,尹子奇放心地命令兵士解甲休息。这时,张巡、南霁云、雷万春各带五十名骑兵,打开城门,直奔尹子奇的中军大帐而去。
尹子奇仗着手下燕军人多势众,根本没料到唐军会打开城门主动出击,慌忙指挥应战。
唐军将士不认识尹子奇。张巡略加思考,说:“此事容易,自会有人告知。”
众将疑惑不解,只见张巡挥刀割取一根蒿草,削而为箭,搭在弓上,射向不远处一名燕军郎将。燕军郎将中箭,万分惊恐,待到发觉所中之箭不过是蒿草杆后,喜出望外,以为唐军箭尽,跌跌撞撞地跑到尹子奇面前报喜。
张巡对众将说:“听报者必为尹子奇。”众将恍然大悟。张巡命骁将南霁云射杀尹子奇。
尹子奇手拿蒿草正在得意,不料迎面射来一支真箭,尹子奇不及反应,正中左眼,顿时鲜血淋漓,疼痛难忍。燕军见主帅受伤,顿时大乱,自相践踏,四处逃窜。
张巡率唐军将士趁势冲杀过去,燕军将士慌忙架起尹子奇落荒而逃。
尹子奇围攻睢阳数月无果,损兵折将,身负重伤。驻守陈留的燕军大将田承嗣,奉命率领五万援军赶到,接替尹子奇,继续围攻睢阳。
经过数月激战,睢阳城中粮草耗尽,唐军被迫宰食马匹。马尽,掘鼠罗雀,最后发展到食人的悲惨境地。张巡命骁将南霁云突出重围,向临淮太守贺兰进明求援。
南霁云率亲兵三十骑,奇迹般的冲出数万燕军的重重包围,马不停蹄赶到临淮。
临淮太守贺兰进明忌妒张巡声威,故意拖延,无论南霁云怎么恳求,就是不肯发兵救援。贺兰进明见南霁云是员难得的猛将,想把这位姿容俊美的年轻将军留在身边效力,于是大摆宴席,鼓乐齐鸣,让临淮诸将依次给南霁云敬酒。
南霁云悲愤交加,跪在地上泣诉道:“叛军围攻睢阳已半年有余,守军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叛军围城伊始,城中有数万军民,如今妇人老幼,相食殆尽。张将军杀爱妻,让部下果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