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一章 收复幽州(1 / 2)
更新时间2012-8-14 8:15:03 字数:2334
马燧举剑割断捆绑李俶的绳索,对着帷幕后面说:“贾兄,出来吧!”
一名身穿绯袍、年纪四十多岁的官员从帷幕后走出,来到李俶面前,跪地行礼:“罪臣幽州长史贾循见过广平郡王。”
李俶活动了一下手臂,看了看马燧,扶起贾循:“贾长史请起。”
马燧在旁抱拳道:“贾长史担心郡王是安禄山安排人冒充的,用以试探我等虚实。燧刚才对郡王多有不敬,请郡王恕罪?”
李俶:“无妨,眼下形势紧迫,我们还是立刻商议幽州之事吧。”
贾循为人优柔寡断,与李俶商议到天黑,依然下不了决心。
马燧劝说贾循:“史思明此刻不在范阳,正是天赐良机,事不宜迟,长史不可再犹豫不决!”
贾循依然心存顾虑:“幽州守将韩朝阳是安禄山的亲信,骁勇善战,手握重兵,以我等之力恐不能敌。”
李俶:“五万唐军此刻已到幽州城外,只要我们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贾循终于下定决心说:“就依郡王所言,我等今夜起事,举义归唐。”
事关重大,李俶派郭旰出城联络李光弼。
韩朝阳通过安插在大都督府中的眼线探听到消息,带领一千亲兵包围大都督府。马燧此时正在城中部署兵力,守卫大都督府的卫队不到两百人。双方力量相差悬殊,韩朝阳相继攻破大都督府大门、正堂、二堂。
贾循的卫队很快被击溃,贺拔楚岳保护李俶和贾循退到后院。
后门很快被韩朝阳的亲兵控制,李俶、贾循等人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韩朝阳盛气凌人的质问贾循:“主公待长史不薄,长史为何做出此等忘恩负义之事?”
贾循正气凛然道:“你等反贼,何谈恩义?贾某此举,乃顺应天意,尽人臣本份。”
韩朝阳一介武夫说不过贾循,转而走到面前李俶,得意的说:“真想不到,会在这里见到广平王。本将倒要感谢郡王,让本将在主公面前立下奇功一件。”
李俶手握佩剑喝道:“白日做梦!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韩朝阳笑道:“玉碎也好,瓦全也罢,郡王之头韩某今日要定了!”
贺拔楚岳执枪挡在李俶面前:“大言不惭,有本事先过本将这关。”
贺拔楚岳和韩朝阳一番恶战,难分胜负。
正在两人打斗之时,府外杀声四起,韩朝阳手下部将慌忙来报:“将军,不好了!马燧率部倒戈,引领唐军入城,现已杀到府门外。”韩朝阳见势不妙,顾不得与贺拔楚岳纠缠,上马向南遁去。
李晟、郭旰、马燧率军赶到。李俶对三人说:“快赶去南门,切莫放走韩朝阳。”
李俶骑马来到南门城楼上,见韩朝阳单骑逃出城去,距离大约两百步。
李俶:“快命骑兵追击。”
“不必!”李晟手握裂风,搭箭满弓,随着一阵空气震动,一只闪着寒光的箭头直奔韩朝阳而去。韩朝阳后背中箭,落马毙命。
李光弼率领大军顺利控制幽州城。幽州一战,唐军歼敌两千人,俘虏三千人,贾循、马燧率领幽州两万军士举义归顺,唐军大获全胜。
马燧向李俶献计:“燕军主将史思明率军南下进攻常山未还,此刻范阳空虚,可乘胜夺取。”
李俶命李晟、马燧、哥舒曜率军夺取范阳。马燧率五百轻骑来到范阳城下,谎称唐军进袭幽州,自己突出重围逃亡到此。范阳守将认识马燧,不知其中有诈,打开城门放马燧进城。马燧进城后立刻控制城内守军,李晟、哥舒曜率领河西突骑顺利入城。
唐军兵不血刃拿下范阳,俘虏守军三千余人,缴获安禄山囤积在此的大批军器资财。
李俶收到范阳捷报,立刻修书给郭子仪,更改作战计划。
庆功宴上,李俶显得异常兴奋,唐军轻松的拿下叛军老巢幽州和范阳,给了安禄山致命一击,整个战局将出现重大转折。唐军收复幽州只受了轻微损失,新增两万幽州守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似乎是老天有意安排,八年前,李俶在远赴河西的路上无意间得到李晟,如今在叛军的老巢幽州意外的收服马燧,中唐后期的三大名将李俶已经得到两位,最后一位浑瑊现在郭子仪的朔方军中效力,李俶不想做挖墙脚的事。
叶护王子突然接到其父葛勤可汗书信,命其立刻率回纥铁骑返回漠北单于城。
李俶率众将出城相送,返回至幽州北门,见到王霆从长安派来的信使。
李俶看过王霆写给自己的书信,顿时脸色苍白,摔下马背。众人连忙下马查看,发现李俶昏迷不醒。
马重英从地上捡起书信,读了一遍,没有发现有何不妥,交给身边的李晟。李晟看过书信,王霆在信中写道:王妃父亲病重,需要耽搁些时日才能启程。
“快,手机,通知媛儿立刻离开长安!”昏迷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