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中唐群英 > 第百零九章 祸结兵连(下)

第百零九章 祸结兵连(下)(1 / 2)

更新时间2012-8-13 8:12:32 字数:2180

东都失陷的消息很快传到长安,朝野震动。

李隆基百感交集,眼圈湿润的对杨国忠说:“朕在位已有五十年,早已感觉力不从心。原本打算去年传位于太子,却遇上灾年。朕不想把灾难留给子孙,想再等一年,不料逆贼举兵作乱,朕打算率军亲征,留太子在长安监国。等待战乱平息后,朕将传位于太子。”

杨国忠听了李隆基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对于杨国忠来说,太子李亨即位比安禄山攻陷东都可怕十倍。早在李林甫担任宰相时,杨国忠就主动充当马前卒,几次三番构陷太子,与太子李亨结下深仇。杨国忠担任宰相后,更是与太子一党相互倾轧。太子李亨的许多下属被罢官免职,家破人亡。

一旦李亨登基即位,免不了清算新仇旧恨,杨氏一族恐有灭门之祸。

杨国忠回府后,急忙找来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对她们说:“太子与我们杨家仇恨颇深,倘若太子继承皇位,你我性命难保!”

虢国夫人提议:“不如向陛下建议,派太子领军出征。战场上刀剑无眼,说不定…”

杨国忠:“姐姐,糊涂啊!太子一旦掌握兵权,我们杨家岂不成了砧板上的肉。”

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入宫觐见杨贵妃,要她出面劝说李隆基打消传位太子的想法。

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杨贵妃跪在李隆基面前,哭着哀求李隆基收回成命。

李隆基听从杨贵妃之言,将御驾亲征和太子监国两件事搁置下来。

至德元年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封次子安庆绪为晋王,季子安庆和为郑王,任命达奚珣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安禄山竟然自立称帝,李隆基认识到形势已经危如累卵,诏令陇右、河西、朔方三镇边军驰援长安,勤王戡乱。

李隆基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以禁军主力飞骑、彍骑,加上在长安新招募的兵勇共五万人马,由高仙芝统领,宦官边令诚为监军,东进增援河南的唐军。

五万唐军尚未开拔,作为元帅的荣王李琬便暴病身亡。

高仙芝率军进屯陕郡,见到封常清。两位曾经威震西域的大唐名将兼故友,阔别多年战地重逢,促膝长谈至深夜。

封常清与燕军在洛阳进行过数次正面交锋,非常了解燕军战力,向高仙芝建言:“常清连日血战,贼锋锐不可当。目前潼关无兵镇守,若我军有失,燕军突入潼关,则长安危矣。陕郡无险可守,元帅不如引兵退守潼关,凭借天险拒敌。”

高仙芝从大局考虑,采纳封常清的建议,主动放弃陕郡,率军退守潼关。

监军边令诚贪图钱财,多次向高仙芝索要贿赂,被高仙芝严词拒绝。

边令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入朝向李隆基禀告:“封常清妖言惑众,致使兵士畏惧反贼。高仙芝贪生怕死,尚未与燕军交战,便丢弃陕郡逃进潼关,将数百里沃土拱手献于贼人。不仅如此,高仙芝还克扣军士粮饷,贪没朝廷赏赐,致使军士怨声载道。封常清、高仙芝二人罪大恶极,臣请陛下下旨,立斩两人于军前,重塑军威。”

老迈昏庸的李隆基听信边令诚一面之辞,龙颜震怒,命边令诚携敕书返回军中,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

封常清临刑前,向边令诚要来纸笔,奋笔疾书写道:“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

刑场上,高仙芝大声对众将士说:“我于京中召儿郎辈,虽得少许物,装束亦未能足,方与君辈破贼,然后取高官重赏。不谓贼势凭陵,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故也。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三军将士皆呼枉,喊声震天撼地。

统领唐军的正副主将枉死阵前,军心动摇,潼关危在旦夕。

大明宫含元殿,李隆基坐在宝座上询问众臣:“哪位爱卿愿为朕出征御敌?”

群臣低头不语,宏伟的大殿内沉寂无声,气氛十分凝重。

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都可算得上百年难遇的将帅之才,李隆基偏信奸佞,滥杀忠良,导致今日无将可用的窘境。

太子李亨打破僵局,推荐年过六旬,卧病在家的哥舒翰挂帅出征。

杨国忠向来与哥舒翰不和,立刻表示反对。

李隆基已经没有选择,不顾杨国忠反对,下诏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先锋兵马大元帅。

两鬓斑白的哥舒翰临危受命,拖着病重的身体,乘坐马车前往潼关御敌。

哥舒翰统率八万唐军,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