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河南之行(1 / 2)
更新时间2012-8-7 8:10:21 字数:2204
李俶回到长安后,终日呆在府中无所事事,正在百无聊赖之际,建宁王李倓突然来访。兄弟二人相互寒暄一番,各自落座。
李俶问李倓:“俶回长安已有月余,三弟为何现在才来?”
李倓笑着回答:“大哥这里可是是非之地,倓这个闲人不敢轻易登门啊。”
李俶笑道:“三弟说笑了,谁不知道你性情直率,从来不把右相放在眼里。”
李倓:“大哥整日呆在府中,不觉得憋闷吗?”
李俶苦笑道:“有什么办法。”
李倓:“倓奉圣谕前往谯郡真源县,祭祀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哥可愿屈尊与倓同往?”
李俶:“好啊,俶求之不得。”
李唐皇室尊奉道教,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子孙,追封老子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李耳出生于谯郡真源县。每年二月十五老子诞辰日,朝廷都要在派专使前往真源太清宫举行祭祀活动。今年李倓以太常卿同正员为主祭官。
李俶让郭旰、贺拔楚岳留守长安王府,哥舒曜、刘德顺随行前往河南。
李倓虽是朝廷特使,此次出行却只带了两名随从。六人骑马离开长安城,一路向东,途经潼关、陕县到达东都洛阳。洛阳是大唐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都市,城中居民达八十万,十分繁华。洛水将洛阳城一分为二,皇城和宫城所在的洛阳县位于北岸,河南府衙所在的河南县位于南岸。
李倓喜欢自由自在,没有前往官办驿馆下榻,而在洛阳北城的景行坊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生性好动的李倓到过洛阳多次。而李俶在长安时深居简出,节度河西后常驻武威,东都洛阳第一次来。
利用晚饭前的闲暇时间,众人走出客栈来到大街上。景行坊的北面是洛阳北城的商业中心—北市,北市类似长安城的西市,是一个“国际化市场”,有许多“胡商”经营的店铺,商品包括三彩、瓷器、茶叶、铜器、金银器、珠宝、玉石、水晶等。
用过晚饭,李倓对李俶说:“大哥早些休息,咱们明日寅时三刻起床,倓带你去天津桥看看‘洛阳八景’之一的‘天津晓月’。”
“好啊!”李俶点头答应。
天津桥始建于隋大业三年,最初是浮桥,隋末毁于战乱。唐初在原址上重建,改为石桥,桥北与皇城正门—端门相应,桥南与洛阳南城最繁华的大街—定鼎门大街相接,横贯洛水南北,恢弘雄伟,桥上建有四角亭,两端有酒楼、市集,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拂晓十分,李俶、李倓等人漫步桥上,见河面波光粼粼,天空中一轮弯月垂挂天幕。少顷,城中寺院传来洪亮悠扬的钟声,很快传遍洛水南北,此情此景令人流连。
二月十二日午后,李俶、李倓一行人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河南道亳州谯郡辖下的真源县。
真源县城北门,谯郡太守杨万石早已摆下仪仗,率谯郡地方官员在此迎候。
杨万石在真源驿馆设宴为李倓接风洗尘,李俶以李倓朋友的身份随行,并未表明自己的身份。
宴会进行到后半段,以杨万石为首的谯郡地方官员开始对李倓大献殷勤,纷纷上前敬酒并奉上厚礼,唯有一位身穿绿袍的中年官员端坐一旁,对此情此景十分不屑,很自然的引起李俶的注意。
李俶离案来到那名官员面前,手持酒杯敬道:“某敬足下一杯。”
那名官员拿起酒杯,礼貌的回敬道:“公子请!”
两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俶:“敢问足下怎么称呼?”
那名官员:“在下真源令张巡。”
“张巡!”李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以致手中酒杯掉落地上。
张巡离席,屈身拾起酒杯,递给李俶。
李俶见自己面前的张巡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相貌寻常。没有人会想到,三年后安禄山兴兵南下,河北、河南大半州县相继沦陷,张巡、许远率领孤军坚守睢阳,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叛军,毫无畏惧,“守一城而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段悲壮的传奇故事。
李俶对张巡可说是敬佩加敬仰。第二天一大早,李俶带着哥舒曜前往真源县衙,准备面见张巡。从守门衙役口中得知,张巡半个时辰前已出发赶往祭祖大典现场-太清宫。
祭祖大典当日,谯郡太守杨万石及以下官员一直跟随在李倓这位主祭官左右,唯独没看见张巡。
李俶找了个恰当的时机询问杨万石:“杨太守,祭祖大典现场为何不见张县令?”
听到李俶提及张巡,杨万石一脸的不悦,回答:“公子说的是真源县令张巡吧。此人性情怪异,不好与同僚相处,连我这个顶头上司都爱理不理的。这不,祭祖大典这么重要的仪式他不参加,跑到乡下去为那帮贱民查看什么春耕,真是不可理喻。”
李俶听了杨万石的话,心中不禁暗自感慨: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