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调虎离山(1 / 2)
更新时间2012-8-6 8:13:04 字数:2206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身兼中书令、右相、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剑南节度使、山南西道采访使、两京租庸铸钱使等四十余职,权倾朝野。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国忠执掌朝政大权后,杨氏一门全部被授予官职,杨国忠的四个儿子更是飞黄腾达,位居人臣。
长子杨暄担任太常卿兼户部侍郎,娶延和郡主为妻。次子杨昢担任鸿胪卿,娶万春公主为妻。三子杨晓、四子杨晞均在京中任职。
杨氏四兄弟各立府第于亲仁坊,穷极奢侈,整日花天酒地,横行霸道。
李俶三番五次与杨国忠为敌。杨国忠耿耿于怀,一直想寻机报复。
李俶远在武威,手握雄兵,加之深得李隆基信任,要动李俶并非易事。杨国忠思来想去,找不到办法。正在这时,李俶的弟弟灵昌郡王李荣病逝。诸皇子皇孙中,李隆基最宠爱李俶和李荣二人。李荣英年早逝,令李隆基十分哀痛。
杨国忠从时常出入禁中的虢国夫人口中得到消息,心中有了主意,自言自语道:“广平王,别以为你躲在武威,本相就拿你没办法。本相给你来个调虎离山,到了京城,看你还有什么能耐。”
管家杨全在旁奉承道:“相公英明,长安是相公的地盘,俗话说的好,‘虎落平原被犬欺’。”
“啪—”杨国忠当即给了杨全一巴掌:“混账东西,老爷我是犬吗!”
杨全知道说错了话,连忙扇自己嘴巴。
杨国忠此刻的心情很好,对杨全说:“行了。其实你这奴才说得也没错,本相就是皇帝身边的一只犬,一只会咬人的犬。”说完,杨国忠得意的哈哈大笑。
杨全小心的陪着笑脸,心中忐忑不安。
杨国忠入宫觐见,趁机安慰李隆基:“请陛下节哀,保重龙体。灵昌郡王走了,您还有广平郡王。臣听说广平郡王只身远涉安西,历经艰险,痛击逆胡,前些日子刚返回河西。”
李隆基擦了擦眼泪,感慨道:“朕的俶儿。”
“广平郡王舍生忘死,亲自上阵杀敌,是为臣等楷模。”杨国忠说完向虢国夫人递去眼色。
虢国夫人惊呼:“哎呀,陛下!战场上刀枪无眼,广平王以身犯险,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如何是好。”
杨国忠见李隆基面露忧虑,继续说:“陛下,陇右边地苦寒,广平王一人统辖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四镇实在太过操劳,不如把广平王召回长安,在京遥领陇右、河西,陛下您想见孙儿,随时可以传召。至于安西、北庭,可另择良将镇守。”
李隆基展眉而笑:“爱卿所言甚合朕意,即刻拟旨,召俶儿回京。”
李俶接到皇帝敕令,命其即刻返回长安,日后在京遥领陇右、河西。李隆基任命安西长史封常清为安西副大都护,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使,知节度事,任命程千里为北庭都护。
送走前来传旨的中使,李俶心中有种不详的感觉,看了看身边众人,欲言又止。
郭旰心直口快,愤然道:“此事定是杨国忠所为!”
王霆手握配剑对李俶说:“好个调虎离山之计,明显是冲郡王来的。”
裴遵庆见气氛紧张,连忙劝说道:“两位将军少安毋躁,王公大臣在京遥领地方,本是我朝惯例,杨国忠就以右相身份遥领剑南。”
安重璋出列道:“不管郡王身在何处,重璋唯郡王马首是瞻!”
众将出列抱拳道:“我等愿唯郡王马首是瞻!”
李俶起身对刘德顺说:“立刻准备,后日启程前往长安。”
陇右有李光弼,河西有安重璋,两地军务不需要做特别安排。李俶将两镇兵符交付于二人全权处置。李俶命独孤云接替哥舒曜担任突骑中郎将,命郭旰、贺拔楚岳、哥舒曜挑选一百亲卫随行前往长安,王霆留守武威王府。
武威城南十里亭,裴遵庆、安重璋、李晟、马重英、章仇瑾瑜、皇甫敬等人为李俶送行。
李俶辞别河西众将,带着沈媛、李适踏上前往长安的大道。
马车上,李俶看着偎依在怀中熟睡的沈媛,车窗外贺拔楚岳马上兴奋的李适,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
------
长安城外,李俶牵着沈媛的手走下马车,看着这座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李俶面朝雄伟的开远门城楼大喊:“长安,我回来啦!”
李俶天宝六年春离开长安赴任河西,至今正好六年。这六年间,大唐帝国悄然无息的发生着巨变,李俶也从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纨绔少年,成长为镇抚大唐西北的统军节帅。
回到长安的第二天,李俶入宫觐见李隆基,随后前往东宫拜见李亨。从李亨口中得知,李泌到蜀地云游去了。
其后数日,李俶呆在府中没有外出,除了宁国、和政、宝章三位郡主,以及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哥舒翰外,没有外人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