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河西骁骑(1 / 2)
更新时间2012-7-17 21:21:32 字数:2105
李俶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快使得陇右富庶起来,所谓“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陇右群牧上报的数据同样喜人,牛羊马驼共六十余万,其中马匹三十三万。看着府库里的钱粮和牧场里的骏马越来越多,李俶想起了王忠嗣对自己的嘱托,既然无法说服李隆基罢免安禄山,现在就开始积蓄军力,第一要务便是充实骑兵。
李俶召集陇右、河西几位核心军政官员开会,商讨扩军事宜。
裴遵庆听完李俶的扩军想法,立刻提出反对意见:“河西节度断隔吐蕃、突厥,陇右节度备御吐蕃,如今四海平定,突厥既亡,吐蕃新败。下官想不出任何理由奏请陛下扩充河西、陇右两镇军备。”
李光弼、安重璋提出附议。尽管节度使大权在握,但旗下各军的人员和马匹数量却是朝廷统一制定的,未经朝廷批准擅自扩军等同图谋不轨。
李俶早就预料到裴遵庆会提出反对,说出预先准备好的退而求其次的第二方案:“各军人数不变,将部分步兵转变为骑兵,调整人数暂定一万。”
不料裴遵庆仍旧坚决反对。裴遵庆对众人说:“一个骑兵一年的开销相当于十个步兵,将一万步兵改为骑兵,一年的开销增加巨大。这笔开销由地方承担,会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安重璋对李俶说:“骑兵所用战马培育不易,幼马二岁开始训练,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期间经过多次挑选,合格者方能用做战马,其间淘汰者十之八九。装备一万骑兵需要牧养十万匹马,没有三、五年时间,陇右群牧恐怕难以提供如此多的合格马匹。”
唐军步兵和骑兵的划分并不是兵士有没有马匹。河西、陇右的步兵大多都有马匹,这些马匹只用做交通工具,不能上战场冲锋陷阵。河西、陇右的骑兵至少配备两匹马,一匹战马用于冲锋陷阵,一匹良马用做交通工具。
李俶提出解决办法:“可以从牧民手中选购战马。”
裴遵庆:“按目前市价购买战马,每匹至少三十缗,一万匹就是三十万缗。陇右十二郡一年的税收不过四十万缗,郡王为将士发俸用去三十万缗,结余只有十万缗。”
李光弼对李俶说:“河西、陇右两镇现有骑兵三万,居各镇之首,目前形势下增加骑兵实无必要。兵贵于精而不在多,郡王如果想做些改革,不如增加训练以提高战力。”
李光弼的一席话令李俶茅塞顿开。李俶开始考虑改良骑兵部队的方法。
现代战争已经抛弃了人海战术,装备的水平和人员的素质成为决定性因素,人数不多的特种部队往往能在局部战争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李俶很快有了思路,组建一支全新的特种骑兵,人数不需太多,兵士从现有骑兵精锐中选拔,给他们这个时代能制造出来的最好装备,加上后世先进的训练方法。
河西骑兵的编制是大唐各边镇中最大的,李俶命安重璋从河西骑兵部队中挑选两千名有作战经验的兵士,从陇右群牧挑选两千匹最好的战马,组建一支全新的轻骑兵—河西突骑。
李俶参考现代军队的装备,全新打造河西突骑的装备,将沉重的铁甲换成质地坚韧、重量轻的皮甲,将兵士们脚上所穿的样式杂乱的布靴,换成统一制式的皮质骑兵靴,并加上马刺。为了让河西突骑在严寒季节能够野外作战,配备皮衣、皮裤、披风、毛皮大氅、手套、面罩、睡袋等冬季作战装备。披风分为黄白两色,白色专用于冬季,皮衣、皮裤、睡袋用于御寒,面罩用于抵御风雪和沙尘。武器配备方面,在原有马槊、横刀、擘张弩等骑兵武器基础上,每名兵士配发一把大马士革钢打造的骑兵匕首。匕首两侧开有血槽,是近身搏斗的利器。
兵士和装备到位后,李俶命李晟、皇甫敬负责河西突骑日常训练。李俶不时亲临训练场,引入现代军队的训练方法。
六个月训练期满,李俶将河西突骑分为左、右两军,分别由李晟和皇甫敬统领。李俶奏请朝廷批准,升任李晟为中郎将,皇甫敬为郎将。
河西突骑按照李俶制定的计划,平时一军沿河西走廊巡防边境,另一军驻扎武威休整待命,两军相互轮换。短短几个月时间,河西突骑便打了几场漂亮的歼灭战,令侵扰边境的马匪流寇闻风而逃。
---
李俶并不满足于河西突骑这支全新的轻骑兵,决定不惜重金改造和扩编西凉铁骑。西凉铁骑原本不到三百人马,大多是拜占庭人的后裔。李俶从陇右、河西骑兵中选出七百名身体强壮、作战勇猛的兵士,又在陇右群牧诸监挑选最强壮的战马,将西凉铁骑扩编到一千人。
李俶亲自参与骑兵装备设计,选材上不惜血本、大胆革新,设计上古今结合、中西合璧,在大批能工巧匠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制造出防御性能出众的新型铠甲。
新型铠甲的外观继承西凉铁骑的样式,与大唐现有的制式装备大相径庭,沿用拜占庭式的精钢全盔,头盔顶部插蓝色羽毛,作为部队标志。由精钢和皮革制成的复合铠